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机电商报网>>专题

只捡“菜心”的北京

日期:2014/09/22   来源:机电商报   作者:何 珺
  摘要:一方面,北京汇集了全国高智慧产业;另一方面,土地、水等资源紧张,限制了北京制造业的发展范围。因此,北京必须抉择,放弃发展大而全的经济体系,腾笼换鸟,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

  “‘高大’如金融街,‘草根’如新发地,‘挤挤’一堂。”在814日的《人民日报》上,北京被比喻成一个“十全产业大联盟”。

  一方面,北京汇集了全国高智慧产业;另一方面,土地、水等资源紧张,限制了北京制造业的发展范围。因此,北京必须抉择,放弃发展大而全的经济体系,腾笼换鸟,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

  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曾表态,北京地域空间有限、资源有限,一定要痛下决心,舍得放弃、舍得转移,坚决把不符合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和功能疏解出去。

  事实上,近些年来,北京一直坚持搬迁重化工业,逐批搬离钢铁、焦化等企业,同时,将高附加值、低污染特征的汽车组装、高端装备、电子信息作为北京工业的主导产业。

  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的产业结构呈“三二一”型,正着力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其中,第三产业占比高达76.9%,高出天津近30个百分点,已经和东京、新加坡等国际性大城市产业结构相当;第二产业比重次之,为22.3%;第一产业比重最小,仅有0.8%

   “由此,北京以服务业为主,率先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天津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而河北省以工业为主,处于工业化中期。可见,工业化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在京津冀同时并存。” 迪智库财经研究所专家亮如此总结京津冀三地当前的产业结构。

  他说,从功能定位来看,北京被定位为全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从区域比较优势看,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表现突出,尤其是金融、保险、高科技、服务等产业具有绝对优势,属于知识型地区。同时,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资源环境产业的发展空间较小。

  “要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必须从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入手,在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方面,将与北京战略定位和首都核心功能不符的一些产业,向河北和天津迁移,并带动部分人口向河北和天津转移,让北京放下人口承载能力不足的沉重包袱。”荣亮强调,2013年底北京常住人口达到2114.8万人,十年之间增长了600多万。

  具体来看,北京应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集中的人才智力优势,重点发展以中关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并且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等电子信息产业落地发展。

  当然,腾笼换鸟、重构产业并不意味着“扔垃圾”或“甩包袱”。对于污染企业,北京态度鲜明——就地连根拔,并承诺“将在3年内就地淘汰1200家污染的企业”。而对于一些富有生命力的企业,该疏解的也不会“舍不得”,继北汽搬迁至河北黄骅后,正在选址的北京现代第四工厂也将“驶”出北京。

  需要指出的是,转产业也绝非一纸令下“一轰了之”。发展去哪里,市场最清楚,政府最需要扮演的是“设路标”指引的角色。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表示:“我们制定并公布了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目录,实施更为严格的禁止性和限制性管理措施,堵住其在京发展的通道。”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