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机电商报网>>专题

新丝路 新物流

日期:2014/10/14   来源:机电商报   作者:何 珺
  摘要:15世纪,郑和七下西洋,由此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合作之旅。2014年,中国和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构想提出,为区域内物流合作迎来全新的机遇。

      一手牵着生产、一手拉着消费,物流业已经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命脉,其发展程度也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物流枢纽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相应基础设施的集合体。

      15世纪,郑和七下西洋,由此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合作之旅。2014年,中国和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构想提出,为区域内物流合作迎来全新的机遇。

      中国与东盟地理相邻、文化相通、血脉相亲、利益相融,东盟国家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区域。在新的历史时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在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亚太繁荣、推动共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发展新机遇

      正如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王德生在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东盟物流合作论坛上所说,中国现代物流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发展的黄金期”。

      强劲的贸易发展势头是物流合作的前提。广西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广西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戴毅表示,从2009-2013年,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130亿美元增长到4436亿美元,四年间翻了一番。

      “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广西省玉林市市长苏海棠在会上表示,随着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构想的提出,中国—东盟物流合作将会出现全新的局面。

      他认为,首先,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利于加强中国—东盟物流通道建设;其次,将为中国—东盟物流业发展提供更加适宜的政策环境;再者,为中国—东盟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还能为中国—东盟物流合作提供更好的人文环境。

      “各国在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都急需强有力的物流基础作为支撑,会更加注重完善物流业发展规划,把物流业发展纳入到更大的发展战略中,在更广的范围内谋求物流业新发展。” 苏海棠说。

      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预期,2020年双边贸易额将达到1万亿美元,这将带来大量的项目、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拉动一批产业发展,成为中国—东盟物流业发展难得的机遇。

问题和挑战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东盟双边经贸持续快速发展,这在给中国—东盟物流合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物流合作是区域性经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支撑,在当前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戴毅指出,真正意义上物流合作的缺乏正成为制约中国—东盟扩大经济合作的一大瓶颈,这还包括物流资源有效整合,物流园区规划设计,以及物流体系壁垒破除。

      苏海棠强调,特别是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国内企业外贸成本不断增加,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的不断下降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东盟物流合作的关键点,亟需突破。

      谈到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院魏际刚指出,中国正在快速向世界第一运输和物流大国迈进,并已经成为交通运输和物流大国,但却不是强国。

      “系统性不强,网络化程度低,配套性不足;基础设施结构性短缺;与制造业、农业、商贸、电子商务联动不足;国际化能力不强;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尚未形成;整体创新能力弱……”他一口气列举了诸多中国物流业的短板。

建议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与会专家给出了多条建议措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彦平认为,携手构建新丝路、新物流,应该共同推进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共同推进北部湾临港产业集聚发展,共同推进北部湾自由贸易港建设,以及共同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戴毅给出的建议措施是:第一,应该从规划入手,依托国家多边关系,进行物流合作,建立中国—东盟营运立体化的物流网络服务体系;第二,着眼于提供综合物流服务,打通物流供应链通道;第三,以物流企业为主体构建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第四,围绕供应链管理的物流合作,共同出台相应配套政策。

      在政策方面,他特别补充道,“应厘清和对接统一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物流行业性的政策规定,营造一个有利于区域物流一体化的法制化环境,打破国与国之间的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培育既有各国特色又有效统一的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

      除了通过统一制定出台物流接驳的规范性文件,有效整合物流运输线路、优化资源,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物流企业之间形成“合力”接驳体系,戴毅还建议,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包括加强对物流园区的政策扶持,共同制定中国—东盟各国之间航线的扶植政策,加大对物流行业的融资政策支持等。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