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我国将建首个深远海养殖平台 助力渔业装备升级

日期:2014/12/01   来源:机电商报   作者:何 珺
  摘要:近日,本报记者获悉,我国首个深远海养殖平台项目已经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专家表示,该平台依托我国工业化养殖、海洋工程装备、渔获物捕捞加工等技术为基础,进行系统集成与模式创新,充分显示了我国深远海超大养殖平台设施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和战略布局的远见性。

  

  由于我国海洋渔业装备落后而制约渔业发展的现状有望得到改善。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水产养殖大国,其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总量70%。然而,由于我国内陆和近海的养殖空间逐步受到其他产业挤压,水质环境不断恶化,水产养殖业的未来增长空间令人担忧,急需发展远离陆地的深远海蓝色农业。因此,相配套的渔业设施装备成为发展蓝色农业的基础。

  近日,本报记者获悉,我国首个深远海养殖平台项目已经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专家表示,该平台依托我国工业化养殖、海洋工程装备、渔获物捕捞加工等技术为基础,进行系统集成与模式创新,充分显示了我国深远海超大养殖平台设施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和战略布局的远见性。

首个深远海养殖平台

  1121日,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主办的“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构建启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北车船舶与海洋工程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崇和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国首个深远海养殖平台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与会代表提出,装备的研发设计和制造要围绕构建专业化、系统化、市场化、规模化的海上养殖功能区这一目标,并兼具海防、远洋捕捞船只物资供给、海产品中转加工、仓储物流以及应对突发事件救援等辅助性功能,以期全面支撑我国海洋资源产业化战略。

  记者从会上获悉,由上述单位联合自主研发的“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由十万吨级阿芙拉型油船改装而成,能够提供养殖水体近8万立方米,能满足3000米水深以内的海洋养殖,同时具有抗12级以上超强台风的功能。

  目前,我国南海渔业主要以渔船作业捕捞为主,现代养殖业尚处于起步状态,亟待开发新模式、新资源。“深远海大型工业化养殖平台”则以养鱼工船为核心,在母船上设有养殖系统、物流加工系统和管理控制系统,配合以专业的物流运输船舶,并作为捕捞渔船的供给母船。

  具体来说,捕捞渔船围绕母船进行捕捞作业,渔获物运至母船加工冷藏,其中的杂鱼作为养殖的饵料,并由母船获取补给。管理控制系统负责整个海洋渔业平台的管理。物流渔船将生产物质、生活补给运至母船,并将养殖活鱼、捕捞粗加工产品运回陆地实施深加工,由此形成一种新型深远海渔业生产模式。

  “建成后既可以驻守岛礁区、管护海域,还可以作为海上锚地,对远洋渔船实施接驳、加工、转运、救助和生活物资的供应,酷似一座可移动式海上生产基地。”相关责任人表示。

破解当前渔业困局

  据介绍,我国海水养殖生产方式以沿岸陆基养殖、滩涂养殖和内湾小网箱养殖为主,面向远海的离岸深水养殖尚处在起步阶段。由于深受开发空间限制、沿岸水域环境影响,海水养殖业的品质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低端养殖系统的排放问题也为社会所诟病。

   “当前我国内陆水土资源养殖负荷的不断增加和水产品市场消费需求规模增长之间的矛盾越发明显,破解上述问题的产业路径重点将是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在会上指出。

  为此,2013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到“我国海洋渔业发展方式仍然粗放,设施装备条件较差,近海捕捞过度和环境污染加剧”的现状,并要求控制近海养殖密度,拓展海洋离岸养殖和集约化养殖,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雷霁霖认为,构建“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无论是从内陆水产养殖功能疏解,还是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都应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给予高度肯定,并配以相对应的扶持政策。

  “发展深远海养殖,关键是安全可靠的设施装备。”他说,此次构建“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是依托我国工业化养殖、海洋工程装备、渔获物捕捞加工等技术为基础,进行系统集成与模式创新,充分显示了我国深远海超大养殖平台设施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和战略布局的远见性。

  专家表示,以“蓝色工业化”理念为指导的蓝色农业,应远离沿岸水域,远离大陆架污染带,进入深、远海,以工业化的生产经营方式,构建规模化的产业链及安全可靠的生产设施,包括深水大型网箱设施、大型固定式养殖平台和大型移动式养殖平台等离岸深海养殖工程。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