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ctory:与中国“智”造融合发展——访三菱电机e-F@ctory推进专案部部长楠和浩
从美国的“互联企业”到德国的“工业4.0”,从“中国制造2025”到“日本制造业振兴计划”,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诉求早已不分国界,支撑这一诉求达成的技术也正走向融合。
“虽然各国都实施了不同的战略举措来促进制造业的进步,但无外乎两个方向:一是将IT技术导入制造业,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实现制造现场的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二是构建相互连接的生产工厂和供应链,通过业务模式的革新来提高生产效率。”三菱电机e-F@ctory推进专案部部长楠和浩对此颇有感触,如何在大同中求得小异,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是各国竞相角逐的焦点之所在。
三菱电机有什么不一样?e-F@ctory会与智能制造擦出怎样的火花?通往未来制造的入口在哪里?且听楠和浩娓娓道来。
优化生产 实现智造的平台
三菱电机不仅为全球许多制造商提供技术产品,其自身也是一家全球化的生产制造企业。放眼全球,像三菱电机这样产品种类如此丰富、产品线如此全面的企业并不多见,从自动化产品到加工机,从低压配电产品到工业机器人,三菱电机希望可以将各个生产工厂相互连接,实现生产数据可视化,提高产品附加值。
为了解决这一自身需求,三菱电机提出e-F@ctory的理念,经过10多年的发展完善,e-F@ctory如今已成为实现可持续智能制造的一项成熟解决方案。“e-F@ctory的基本理念在于降低整个开发、生产、维护流程的总成本,以期生产最先进的产品。”楠和浩强调说,“这一概念自2003年提出以来从未改变。”
e-F@ctory的构架可以灵活地将生产现场与IT功能相结合,实时收集生产现场的所有数据,并对这些数据加以分析,再将结果反馈到生产现场。如此一来,设备之间及设备与IT系统实现了无缝衔接,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在三菱电机名古屋制作所内,e-F@ctory的运转正实际验证着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的提高。自2005年应用e-F@ctory以来,伺服电机工厂凭借对现场数据的有效充分应用和可视化,生产效率提高了180%,凭借对工序和设备生产数据的正确掌握,工厂开发流程缩短了50%,系统构建成本降低65%,能源成本节省10%。
通过使用e-F@ctory,三菱电机可儿工厂使得适合大批量生产的全自动生产线与适合多种产品生产的人Cell生产线相结合,并开发出最优化的“机器人装配单元生产方式”,如今不仅可以根据实时订单进行排产,产线的产能利用率也由此前的60%提高到了90%,单位时间生产效率由原来的138台/人提高到了176台/人,单位面积生产力由464台提高到了1315台。
数据无疑是最有力的证明。不少客户也尝到了e-F@ctory的甜头,截至目前,全球共有130个客户在5200多个项目中使用了e-F@ctory系统。
对接需求 支撑智造的技术
谈及近年来三菱电机在中国的成绩单,楠和浩用一句话来作答:智能制造给三菱电机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在他看来,如今制造业对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需求愈加强烈,单纯的产品销售已经不能满足中国客户的生产制造水平,更多客户需要的是系统解决方案,这为三菱电机提供了比较好的产业环境,e-F@ctory解决方案也因此迎来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e-F@ctory相关产品销售额的增长很好地佐证了楠和浩的观点。以MES接口产品系列为例,目前,国内用户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普遍面临着系统层和设备层无法连接的问题,三菱电机很早就针对这一挑战推出了FA-IT信息协同产品,其中MES接口产品能轻松将生产现场收集到的信息直接发送至数据库,用户可以实时掌握生产现场的信息,而且系统构建成本削减65%。“该产品系列近几年的销售实现了翻倍增长。”楠和浩如是透露。
实际上,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客户对智能制造需求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帮助客户解决眼下的难题,提升生产效率,三菱电机在中国的e-F@ctory推广始于咨询业务流程。在帮助客户构建智能制造之路时,三菱电机首先会与客户一起,探讨客户生产现场现状以及其面临的最大困扰,分析制约其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策略,帮助客户实现高效生产。以数据采集分析为例,楠和浩特别指出,数据互通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但很多客户心理上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将数据收集起来就可以成功实现智能制造。实则不然。客户需要充分认识自己收集数据的目的,有针对性地收集数据并加以分析。为此,三菱电机还在今年成立了三菱电机上海第二分公司,专门负责对接客户的诉求,足见其对客户需求的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客户对于价格和投资回报的敏感度,三菱电机也有着灵活的销售模式。智能制造是系统化的制造,e-F@ctory是整体技术,既有打包的整体服务,又有针对性的单一服务,如防错系统、安全系统等。三菱电机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之后,会提出灵活的组合方案,让客户自由选择,为客户带来最大化经济价值。
强强联合 共建智造生态
显然,智能制造的实现需要诸多技术保障,智造生态的建立也不是仅靠一家企业就可以完成的,尤其是制造业对IT技术的依赖逐渐凸显,三菱电机选择了强强联合,通过加强与IT技术供应商和SI系统集成商的合作,使得智造的未来变成现实。
自2011年起,三菱电机便和同样赞同e-F@ctory观点的合作伙伴制定合作伙伴计划,组成了e-F@ctory Alliance,并建成可有效利用最新技术、设备和工具的框架。目前,共有来自各领域300家以上的合作企业参与其中。
为了强化与中国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体制,更好地服务中国本土的中小企业,三菱电机于2015年12月在中国成立e-F@ctory 联盟,截至目前,已有60多家SI、机器人、SW厂商参与其中。结合中国本土需求,中国版的e-F@ctory联盟将成为中国客户利用e-F@ctory实现智能化工厂的坚实后盾。
事实上,三菱电机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动e-F@ctory技术、方案与中国智能制造的融合发展,在“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实施中,三菱电机也积极参与其中,尤其是在对接中小企业的需求方面,三菱电机已经协助解决了不少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其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把脉客户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智能生产等方面,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为中国的客户提供支持,协助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中国制造2025’作出贡献。” 楠和浩对日本技术与中国制造融合发展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 06-29三菱电机展台大受欢迎,..
- 06-08三菱电机携八款功率器件..
- 07-13三菱电机借势中国制造20..
- 05-15三菱电机首次亮相2015国..
- 02-05三菱电机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