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印发 明确“两步走”与“十大任务”

日期:2016/12/20   来源:机电商报   作者:何 珺
  摘要:12月8日,工信部正式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实施‘两步走’战略”,并确认了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等十大重点任务。


随着《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出炉,未来五年智能制造的发展路线图得以明晰。

12月8日,工信部正式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实施‘两步走’战略”,并确认了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等十大重点任务。

定“两步走”战略

所谓智能制造,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规划指出,要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分类分层指导,分行业、分步骤持续推进,“十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引领,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重要抓手,着力提升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能力,着力增强基础支撑能力,着力提升集成应用水平,着力探索培育新模式,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规划提出了“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认为,“两步走”和“长期坚持”体现规划的科学性,表明从当前的中国制造到未来的智能制造,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政府的规划指明了方向,企业应发挥主体作用,根据自身的状况及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逐步推进生产的数字化、信息化、个性化,最终实现智能化制造。

“中国处于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冲刺期,制造企业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区域的制造基础差异较大,有些地方是3.0水平,有些地方还在2.0阶段,但4.0(智能制造)是全世界的机遇,所以既要补2.0的课,又要跟上4.0的节奏;既要抓紧普及3.0,又要推动4.0示范引领。因此,还是要分阶段推进,为智能制造打下扎实基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朱森第说。

抓十大重点任务

针对智能制造面临的瓶颈和行业“痛点”,《规划》提出了十大重点任务,包括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力度,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促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推进区域智能制造协同发展,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等。

其中每一项任务都有具体的目标。比如,针对十大重点任务的前两条“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和“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研发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使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核心支撑软件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30%。

在建设智造标准体系、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方面,规划提出,到2020年,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制(修)订智能制造国家标准200项以上,建设试验验证平台100个以上,公共服务平台50个以上,初步建立面向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及信息安全保障系统。

在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方面,未来五年的目标则是“培育40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基本建立”。

此外,规划还为重点领域的发展前景划定了“底线”,如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7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超过20%等。

尤政认为,从我国当前的发展水平来看,智能制造的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等基础还相对薄弱,重视标准的制定是规划的一个重要亮点,只有标准中国化才能保证中国智能制造的世界话语权。未来有望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这些平台也将服务于标准的推广。

酝酿万亿产值

为了确保政策切实有效的落地,规划还提出了多项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创新体系、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扶持方式、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和深化国际合作交流等六个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给出了“真金白银”的承诺,强调“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智能制造予以支持”。具体包括,按照深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要求,统筹支持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完善和落实支持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

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工作;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的重大技术装备符合规定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或产品,确有必要进口的零部件、原材料等,可按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规定,享受进口税收优惠。

在金融扶持方面,规划还提出,鼓励建立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各类智能制造发展基金,鼓励社会风险投资、股权投资投向智能制造领域。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研究建立产融对接新模式,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依托重点工程项目,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完善承保理赔机制。支持装备制造企业扩大直接融资,发展应收账款融资,降低企业财务成本等。

事实上,近两年来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扶持力度不断加码,试点示范、专项行动、财税支持等政策都在稳步推进,随着此次规划的出台,配套政策不断完善,智能制造的景气度有望不断提升。

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已遴选了109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覆盖了63个行业。2016年4月11日,工信部还下发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在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地区、行业,分类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5种新模式试点示范。

中投顾问今年5月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称,我国智能制造水平较低,意味着后续发展潜力巨大。

该报告分析,目前我国仅有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而且,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智能制造利润贡献率低于10%。中投顾问预测,未来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0%,到2020年产业产值有望超过3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