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机床:新产业带来新契机
不仅市场供应形势大好,今年汉江机床苦练内功,新产品即将面世,在工艺改进、生产模式上做出重大调整,为进一步的飞跃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新产业带来的新契机
赵甲宝无疑对汉江机床的新兴产业寄予厚望并充满信心:“在新领域,汉江机床还有很多发展机遇和空间,数控硅片切割机和螺杆转子磨床、铣床都会成为汉江机床未来发展不可忽视的增长点。”
GK4620数控硅片切割机是汉江机床进入光伏领域的重要产品,也是光伏行业的核心关键设备。据统计,目前我国硅片切割机每年进口量达到2000台,进口产品高昂的价格让很多国内企业望尘莫及,而国内一直没有替代性的同类产品,也制约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我们希望能占据10%的市场份额,”赵甲宝信誓旦旦地说“从开发到运行,GK4620数控硅片切割机历时一年有余,现在已经处于试用、完善阶段,从目前的情况看,已经达到了国际同类水平,但我们还是想在今年年底之前,再做进一步的试验调整。”
考虑到GK4620数控硅片切割机高昂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可靠性一直是汉江机床关注的重点。“我们的产品在试用阶段的试切合格率和质量上可以完全满足客户要求,但在细节的地方还需要完善和改进。”赵甲宝对新产品的上市时间和契机,有着自己的把握,“现在,我们已经为数控硅片切割机的生产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预计明年就可以批量出厂。我希望产品真正推向市场的时候,不带任何‘问号’。”
除数控硅片切割机外,汉江机床在螺杆转子磨床、铣床领域的发展规划也让人期许。在汉江机床的规划中,除提供螺杆转子生产的关键设备外,更打算涉及空压机的生产制造领域,在螺杆转子的产业链上进一步延伸。赵甲宝表示:“汉江机床将在螺杆技术应用上寻求新发展,我们希望在未来几年能有10亿元的市场斩获。”
工艺调整奠定发展基础
改变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是赵甲宝履新带给汉江机床的重要转变。“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是要改变生产模式,我们追求的是‘效益优先,规模跟上,技术领先,模式取胜’。”赵甲宝如是说。
规模化生产的问题已经成为汉江机床未来发展的制约。功能部件是汉江机床的传统优势领域,在技术领先的前提下,汉江机床在往规模化、功能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汉江机床作为国内最大的功能部件的供应商之一,虽然自身有很多优势,但我们还是希望做得更好。一直以来,汉江机床还是延续传统的生产模式,生产链条比较长、工厂分布不甚合理,此轮生产布局的调整是要达到规模化生产制造,我们要彻底改变单件小批量的生产模式,通过工艺变更,按照标准化、规模化的模式打造新的生产,调整之后的分工将更加明确,也更加专业化。” 赵甲宝介绍到。
在主机生产领域,工艺调整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工艺简化,把一些粗加工的工艺外包,专注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核心工艺。例如刮研工作车间在采用了新的工艺流程和新技术后,型号为S7432的1.5米规格丝杠的刮研时间缩短了整整10天,生产质量也取得了很大的提升。据悉,这样的效率提升在汉江机床的所有产品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工艺调整的效益在导轨丝杠工厂得到了最大的反响。厂长胡肖静对这样的改变充满激情:“在工艺改进和新设备投入运营后,导轨丝杠厂产值从去年的2000万元一跃到5000万元,翻了一番还多,明年的目标是争取一亿元。” 胡肖静举例,“自从厂里采用了新的精密模锻的技术,生产效率提升了30%,利用加工中心使产品在一次装卡的情况下完成所有加工工序,产品质量和功效都有很大改进,体现了精密制造的本质。”
同时,导轨丝杠厂积极拓宽发展思路。现在,汉江机床的导轨丝杠产品在木工机械、玻璃机械、锻压机械和冶金机械上都有广泛的应用,陕飞、西飞更是成为汉江机床的重要客户。
模式领先带来跨越发展
在赵甲宝的布局下,汉江机床2012年的经营将跨越5亿元大关,此外汉江机床已经规划“十二五”12亿元的发展目标,随着传统产业的新生和新兴产业的崛起,这个目标变得很现实。
强化核心产品的竞争优势,拓展新的发展道路,是赵甲宝为汉江机床制定的发展策略,也是汉江机床在“十二五”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都需要投入很多。
赵甲宝上任伊始,在硬件上就进行了大范围的投入,意在加强生产的规模化。复合化加工中心、高精密的检测设备以及关键的自给装备,构成了汉江规模化生产的基本骨架。赵甲宝说:“实现规模化制造要先把面上的事情解决好,借助最高效的加工手段,实现产品在稳定性、高精度等指标上的突破。现在,我们在产品精度上还是领先的,以后我们还要往微型和重载两个方向发展,还有就是可靠性上要下功夫。我们还要再投入一些高效加工设备。在装备上,我们自己制造了一些专机,也从外面购买了一些,特别是加工关键零部件的设备,我们也希望从装备本身提升实力。”
此外,赵甲宝在全力推行新的管理制度,权责利到位是第一步。“目前,我们正在推行6S管理制度,使生产向标准化靠近。”在赵甲宝看来,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新的管理制度首先就挑战了原有的习惯,要改变旧的生产模式,必须改变工人的生产习惯,这是一件需要时间的事情。同时,赵甲宝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也甚为焦虑,行业传统,偏居一隅的因素都不利于人才引进,在他看来人才匮乏将成为未来汉江机床乃至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发展的桎梏。
改变对一个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老国企来说,需要时间。但是,汉江机床未来之路,如同许多身处传统行业的企业,需要视野、高度和远见,而这一切更多的取决于领导者的智慧,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汉江机床在攀登的路上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