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有章可循”
毫无疑问,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创新已经成为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引擎。当前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必须尽可能提升公司产品线的交付能力——从创意开发、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到产品制造、调试和维护,在产品的整个生产周期内,创新方案的形成要快于和优于竞争对手,还必须保证产品的高品质和最大化的竞争差异。这时,CEO们就会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创新才是最有效的?
在传统的观念中,创新是一个偶然事件,很多人认为一个创意或新的设计更多的来自于研发人员的灵感,这是变幻莫测而不可复制的,因而根本无法进行管理。国内公司的创新多依赖于研发团队的规模和经验,往往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却收效甚微。而对于一些以创新为驱动力的国际化大公司来说,早已找到了一条“系统化”的创新之路——这种新的理念认为,创新过程是可以系统化进行管理的,而且该过程的关键是对创造性解决问题要素的深层次理解并制定有效的决策。系统创新能力必须通过决策者的领导力、内部的推动、创新技巧培训和导入创新平台(计算机辅助创新信息系统)进行培养。具备了这些要素,企业就能从偶发的基于个人灵感的创新进化到可重复、可管理、高效的创新。
9月2日,由北京易能立方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环球工程技术集团(GET)与清华大学电机系共同发起的“蒲公英创新中心”成立。发起方表示,将以该中心为依托,进一步扩大系统创新技术(SI)在中国的影响力,加强系统创新技术在企业间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打造系统创新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并为国内研发型组织,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从知识挖掘、技术战略、概念设计、专利突破到营销创新等一系列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
蒲公英创新中心的三家发起方各有优势:清华大学拥有人才和技术的雄厚储备,并在工程技术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着不懈追求。GET集团是知名的CAI(计算机辅助创新)和工程仿真技术与服务提供商,由她引入的美国发明机器公司(IMC)的Goldfire Innovator软件是一套完整的实现知识挖掘和计算机辅助系统创新的开发环境,英特尔、惠普、福特、摩托罗拉等知名公司都曾使用该软件解决了大量的工程技术问题并取得巨大效益。易能立方则专注于能源、能效等领域创新技术的研发和项目孵化,同时致力于为高成长型技术企业提供技术和管理创新咨询服务。
“其实,成立‘蒲公英创新中心’就是为了围绕整个技术创新价值链向各类研发型组织提供创新服务。”北京易能立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健向记者表示。他说,中国的许多企业创新思想还相对传统,导致创新的效率不高,而“蒲公英创新中心”则会将系统创新的理念传递到企业中间。
在笔者看来,中国企业创新的大环境其实不甚乐观。一是很多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二是在许多领域,虽然有国家政策资金的支持,但投入产出比却并不高。在某些行业,由于知识产权等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对于自主创新缺乏信心和耐心。而由此导致的结果即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存在巨大障碍。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创新”已成为产业与企业不得不考虑的命题,寻找有效创新的途径已经迫在眉睫。国际大公司的一些先进研发管理理念亟待引入中国,如将创新委外给专业的创新机构,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节省成本。
这或将成为“蒲公英创新中心”未来的商业模式之一,但对创新中心具体的运作方式,发起方表示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之中。于9月2日创新中心成立当日,一场针对创新服务商业模式的研讨会同期举行。来自各发起方、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及媒体的代表针对企业和研发机构在创新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创新中心在推动创新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等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北京易能立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健表示,这是一种新的思路,目前可能只有5%的中国企业了解自己在这方面的需求,“蒲公英创新中心”的第一批合作伙伴很可能就出自这些企业。而今后,随着创新力逐渐取代成本力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无论是以创新锻造竞争力的大型企业还是科技型的中小企业,都可能与“蒲公英创新中心”达成协作。
“对于创新中心的商业模式我们还在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围绕创新的咨询服务是一个朝阳产业。未来是一片蓝海,而我们刚刚开始在小溪里学步。我们可能面临不同层面的竞争,但我们相信会找到属于‘蒲公英创新中心’独有的定位和发展路径。”王健说。
让我们拭目以待,期望在不久的将来看到源于“蒲公英”的创新种子随风飞扬。借用一句来自易能立方微博粉丝的评论,那将是一幅多么浪漫和富于画面感的景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