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解放思想 徐广福解读大全生存发展之道

日期:2011/12/20   来源:机电商报   作者:杨 歌

  多年后,大全集团董事长徐广福仍为自己当机立断的智慧和敢为人先的勇气而自豪。

  在大全集团从一个乡办“小作坊”成长为如今拥有26家子公司、10000多名员工,年销售收入达150多亿元,产业涉及电气、新能源、交通技术等领域的跨行业、跨地区的国内知名企业集团的成长道路上,徐广福始终把“解放思想”列为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走合资合作之路

    在徐广福看来,作为国内一流的电气设备制造商,大全集团需要有更宽的眼界。于是,其选择坚持走开放性的发展战略,积极与国际顶级电气设备制造商合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20世纪90年代初,大全集团的电气产品已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但该公司领导班子通过对国际电气行业的了解,意识到国内企业在产品、技术、管理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着一定差距,而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缩小这种差距。于是,大全集团选择了欧洲著名电气公司——德国默勒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于1993年,成立了大全集团第一家合资企业——镇江默勒电器有限公司。

  这次合作,使大全集团迅速成长为国内低压成套电器领域的佼佼者。目前镇江默勒电器有限公司已是中国低压成套电器领域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技术最强、质量最好、合资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堪称电气行业中外合作的典范。

     随后,大全集团又相继与德国西门子、荷兰霍力克、美国AZZ、伊顿、瑞士赛雪龙、丹麦安凯特等国际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并与ABB、施耐德等国际著名电气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十年间,大全集团已成立7家合资合作企业,这些企业的年收入已经占集团总销售收入的一半以上。

走自主创新之路

  徐广福认为,引进合作是一把双剑,它在为国内企业创造一个良好起点的同时,也容易让他们出现消化不良、动力不足,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往复中。

       对此,大全集团在引进外资合作的同时,还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被称为“勇敢者游戏”的创新运动中,使得企业逐渐回归到自主创新的轨道上。

    “大全集团的头等大事就是技术研发。我们每年用于研发的投入不低于当年销售额的2%~3%。近五年来,我们研发投入累计达到10亿元。今年预计投入3.7亿元,未来五年,预计投入50亿元。”徐广福自豪地说。

     目前,大全集团建立了以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为龙头,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四个研究所为依托,以各子公司技术开发部门为基础的三级科研体系,设置了一套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科研投资机制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科研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独立核算。

  持续稳定的科研投入、科学完善的科研体系,使得大全集团具备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其自主创新实力已居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近年来,其先后承担和实施了30多项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累计申请专利500多件;每年研发新产品30个左右,其中一半以上投入市场,当年投入的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35%左右。 

       “在传统成套系统领域,我们已经不会输给国外同行,而在智能化成套系统方面,我们目前做到了国内领先,我们追赶国际水平的脚步只会越来越稳、越来越急。”徐广福如是说。

构筑人才高地

  在大全集团,人才的涌进和财富的增长是同步进行的。从创业初无一人受过系统技术培训和正规的高等教育,到现在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6500多名,博士、硕士以上高级技术人员200多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外国专家7名,大全集团在人才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这一切都源自大全集团重视人才培养,构筑人才高地的人才战略。

    作为大全集团的副董事长、执行总裁,葛飞在大全集团的成长历程,被看作是大全集团人才战略的缩影。从18岁进入大全集团,便作为第一批被送出去定向培养的员工之一,到后来成为大全集团自办学校的校长,开始在企业内部传帮带。再到最后成长为大全集团副董事长、执行总裁。葛飞在大全集团实现了自身的职业理想,此外,大全集团当年培养的一批员工也都成为了企业技术、销售、管理方面的骨干。

  在大全集团,每个员工都能充分展示自己擅长的技能和优秀的一面,最大限度发挥出自己的潜在能量。同时,大全集团还努力创造良好的人文工作环境,实施基于能力和业绩的评价原则,重视员工个人的发展和成长空间,使得“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目前,大全集团犹如一个庞大的聚宝盆,吸引五湖四海的人才。而也正是一批批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驶入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大全集团在中低压成套电器设备、母线槽、电缆桥架、封闭母线、直流开关柜等领域创造出五个“全国第一”,生产规模、技术装备、产品档次和经济效益均居国内同行前列。在成为中国电气行业领军企业后,大全 集团又开始投资太阳能光伏产业,开启了新能源之旅。

  20076月,大全集团在重庆万州投资建设多晶硅项目,进入新能源领域。大全集团从欧洲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采用全自动、全流程、全循环的多晶硅生产工艺,制造电子级、太阳能级高纯多晶硅产品。

  首期1500吨多晶硅项目已于20087月成功投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环保水平在国内保持领先。2009630,一期扩建1800吨项目成功投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和制造成本达到西方同行水平。

  在徐广福看来,大全新能源硅材料制造优势明显,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并完全有能力做大做强。目前,在确保一期项目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大全新能源抢抓新一轮机遇,积极筹备多晶硅二期项目建设,将大全新能源打造成世界多晶硅产业的领先企业。

    其实,多晶硅项目只是大全集团在投资领域下的诸多妙棋之一。之前其投资的交通技术产业目前也已显露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2007武广高铁的牵引供电系统关键技术设备采购中,大全集团一举中标4亿元订单。目前大全集团在铁路电气化领域已拥有4家专业公司,产品覆盖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所有主要产品,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徐广福认为,大全集团的高速发展,得益于企业始终以全球化视野、开放性思维、创新精神统领全局,坚持观念创新、科技创新、销售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发扬“诚信、敬业、创新”的企业精神,着力做大做强。“作为民营企业,我们要摒弃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决不能沾沾自喜,固步自封,看不到自身的差距,而是要继续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徐广福如是说。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