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MEB客车网>>企业直击

安全需要系统保障

日期:2011/12/27   来源:《客车》周刊   作者: 吴 凡

     一桩又一桩事故的发生,进一步激发了业界对“安全”这一汽车基本属性的莫大关心。关于安全的讨论,有些集中于如何制造安全产品,如通过采用更为安全的结构以及各种主被动安全技术实现安全性更高的产品;有些集中于如何构建更为安全的交通系统,如可以实现实时信息交互的智能交通系统,以更好地保护人们生命、财产以及公共秩序。所有的讨论其实都难以超越一个基本面,那就是安全不能独善其身,安全需要系统保障。

商用车安全受重视

    尽管不少客车企业已经富有先见之明地率先倡导安全,如苏州金龙、安凯客车等,可安全从来都不是企业一方的事情。国家及相关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商用车对公路安全造成的隐患和威胁更为巨大,仅仅依靠加强乘用车的主被动安全配置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有效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而承担老百姓日常出行、货物运输等责任的商用车由于安全配置的起点较低,对安全技术的需求更为急迫。

    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生产经营性车辆导致死亡事故比例高,一般货运车辆、校车肇事致人死亡增多。2010年共接报涉及人员伤亡的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起数、造成的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9.9%40.2%。其中,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615起,一次死亡5人以上事故152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6起,分别占全国同类事故的49.4%56.6%76.5%,所占比重上升;7%的事故死亡人数系营运客车肇事导致,同比下降14.4%29.7%的事故死亡人数系一般货运车辆肇事导致,同比上升2.7%;危险品运输车辆、校车肇事导致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上升10.4%3.2%

     调查显示,60%以上的中国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车辆的安全性能,而过去他们可能更关注价格。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国际论坛上(简称安全国际论坛),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秘书长赵晓平表示,交通安全是德政工程、民生问题。

我国关于汽车安全的政策法规,从1993年第一批强制性法规面世以来,得到了不断的补充和更新,尤其是近两年,相关政策法规颁布的力度及关注领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1071同时生效的GBT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中便可一斑全豹。这3部法规分别涉及行人保护、校车安全和生产一致性,不仅填补了过去我国在安全领域中的一些盲点区域,还反映出这些问题已经进入相关管理部门的视野。在2010年新版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尤其体现了商用车的运行安全日益得到重视。这版内容做出了多处修改,且修改内容主要涉及商用车,如在“7.2 行车制动”中增加了部分重型汽车和挂车应装备防抱制动装置的要求,在“7.12. 制动报警装置”中规定了采用液压制动的汽车应装备液压传能装置部件失效报警装置的要求及安装具有防抱制动装置的汽车应具有防抱制动装置失效报警功能。

安全技术的“瓶颈”

     致力于行人保护、儿童安全等领域的相关汽车安全政策的完善,以及消费者理念日趋成熟、国内企业国际化进程加速,这些都是推动我国汽车安全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韩镭在安全国际论坛上指出,未来汽车安全的发展方向有6个:第一是,汽车安全技术一体化;第二是,汽车安全技术电子化;第三,汽车行人保护技术兴起;;第四,儿童安全技术将受到高度关注;第五,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起步;第六,日趋重视商用车安全技术。

     然而,目前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整体问题是:先进的汽车安全技术悉数掌握跨国公司的手中,国内厂商基本不掌握相关核心技术。上海汽车集团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汤晓东坦诚地告诉《客车》周刊记者,安全技术的发展更新很快,目前国内汽车企业的研发集中于学习和跟进国外技术,即便像上汽这种领先的汽车集团,也很少或不开展前瞻性的技术研究。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简言之是底子薄、难度高。从我国整个汽车工业的基础,到研发资金的投入规模,到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匮乏等,是一个立体的工作,实施起来,举步维艰。汤晓东强调,我国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最大差别并不是硬件和软件,而是“人”,在人才的素质、数量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与国内企业普遍处于追随、追赶的状态相异,跨国公司在安全技术领域开展了一场“自我超越”的竞赛,以博世、TRW、大陆等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早已将“无人驾驶”作为未来20年安全技术发展的目标。博世底盘控制系统工程执行副总裁Hoheisel Dirk表示,无人驾驶并不是一个理想状态,而是一个能够实现且必须实现的愿景。这一愿景的实现将有赖于主动、被动安全技术的高效整合,以传感器、雷达、红外、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进步为基础,构建“会思考”的汽车社会。尤为重要的是,这一目标的达成将意味着道路“零事故”,所有人包括驾驶员、乘客、行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都得到照顾和保护。安全国际论坛上的演讲者们预测,主被动安全系统的整合或者说集成,将在2020年左右实现;而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则是整合式主被动安全系统的里程碑。

     撇开上述面向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技术不谈,看看现有应用在商用车上的安全配置。以客车为例,应用得最为普遍的除了ABS,就是缓速器。尽管在缓速器领域,除了国外品牌的福伊特、采埃孚、泰乐玛等,国内的尔佳占据的市场份额也不小,但是就总体实力来说,国内零部件企业与跨国企业的差距仍然非常大,且由于技术储备、人才培养等诸多问题的掣肘,这一差距有日渐扩大的趋势。如何冲破这一“瓶颈”的限制,是需要我国汽车业界同仁一起努力的重要事业,而绝不是零部件企业苦练内功便能草草成就的。对此,心系行业的《客车周刊》呼吁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能够积极发挥鼓励自主创新、振兴民族工业方面的引导作用,在今天就为中国汽车的未来一步一个脚印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