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机床行业须加大“攻高端、夯基础”的结构调整力度

日期:2012/02/17   来源:机电商报   作者:蔡惟慈

2011年机械工业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回落,但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总体而言,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明显趋紧的大背景下,机械工业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预计2012年增速仍将缓慢回落,机床行业必须审时度势,抑制简单的产能扩大冲动,加大以“攻高端、夯基础”为主要取向的结构调整力度。与产销相对较快的增长相比,在趋紧的经济环境下,变压力为动力,加快结构调整,既保障了行业较快增长,也是今年行业发展中值得肯定的一大亮点。其中,结构调整提速主要表现在:产品向高端升级的步伐在加快;关键基础零部件攻关有新突破;发展现代制造服务延长产业链;以及区域结构继续朝预期方向调整。
      机械工业正面临愈来愈尖锐的六大矛盾:一是需求增长趋缓与产能高速扩张的矛盾;二是成本压力加大与提高行业效益的矛盾;三是发展高端装备与基础发展滞后的矛盾;四是产品急需升级与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五是汇率持续上扬与参与国际竞争的矛盾;六是转变发展方式与各地追求速度的矛盾。
在上述六大矛盾中,“需求增长趋缓与产能高速扩张的矛盾”与“产品急需升级与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是影响最深、最核心的两大矛盾。因此将用于产能扩张的过多投资转向增强创新能力建设,才是合乎逻辑的选择。

 

成本上升,产能过剩压力难消
      预计2012年GDP增速虽将略低于2011年,但不会低于8.5%,约为9%左右,全年增长曲线很可能略呈“前低后高”走势。而外需形势则体现为增速将继续趋缓,我国机械工业虽有一定国际比较优势,但持续高速的发展,已引起贸易摩擦日益加剧,继续扩大出口的难度明显加大。2011年前10个月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升值4.52%,11月4日已升至6.3165,尽管近期有所回落,但总体的汇率上扬必将促进进口而抑制出口。 2012年,采购成本也将稳步上升,燃料、动力、运输等购进价格将继续上行;但由于世界经济困难加大,石油、矿石、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物资价格预计难以大幅飙升,这将有利于减轻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
      由于通胀压力趋缓,2012年融资环境将好于2011年,国家对流通性的收紧力度将有所放缓。预计2012年行业的财务成本将继续增长,但增势趋缓。此外,人工成本也会继续增长,员工工资水平稳步上升,人工成本持续增长将成为今后的常态,各机床工具企业对此应有足够的准备。
      从统计数据看,2012年,机械行业库存也将有所增长,但2011年并未在趋紧的环境下过分增加库存。因此2012年不存在严重的“去库存”压力。但据抽样调研,目前沉积在流通环节的产品较上年增多,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2012年初行业的销售形势。机械工业产能快速扩张,使市场环境严重恶化。虽然总需求将增长,但远赶不上供给能力的增长,恶性竞争将更趋激烈;尤其是近几年投资高速增长的机床行业,价格战将加剧,产能过剩压力难消。
      目前,CPI已进入下行通道,2011年11月已降至4.2%,2012年可能进一步放缓至4%左右。通胀压力的放缓为增加政策灵活性提供了可能。从总体来看,目前定向宽松的呼声较高,产业政策有利于机械工业发展,“十二五”国家支持发展的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机械工业有“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两项,而其他战略新高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都会拉动机械装备的发展。加上“04”专项等重大专项的继续实施,总体看来,机械工业结构升级的政策环境比较有利。

 

机床行业的结构性矛盾急需解决
      近几年来,机床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很大,而且绝大多数都用于新建厂房和增加加工设备,整机产能扩张非常惊人。然而,研发和基础领域并未得到太大改善,更令人忧虑的是,中低档传统产品的需求已出现增长乏力之势。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机床企业的订单骤减,甚至出现已订货的用户要求推迟交货的情况。前几年产销两旺的态势已经迅速转变为需求不足、效益下滑的局面,少数企业已面临亏损的现实危险。
在内资企业订单下滑的同时,机床工具产品的进口仍然高速增长,2011年1-10月累计进出口逆差高达115亿美元。这说明需求客观存在,只是相当数量的高端装备受水平所限,内资企业尚无法满足这些高端用户的要求。
      一些新兴产业领域,如正在快速发展的航空工业,急需大量非金属新材料加工设备(如铺带机等),然而西方国家为抑制我国发展,对我国实行封锁。此外,高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这些全行业的薄弱环节至今仍未有效缓解。一方面订单不足,另一方面有需求而无法满足的现象凸现机床行业的结构性矛盾已到了急需解决的地步。
      针对机床工具行业的薄弱环节,如航空航天和汽车等重点用户领域、飞机制造业非金属材料加工装备、数控系统、伺服系统和功能部件、可靠性技术等基础技术和研发试验条件等,机床企业要针对用户需求,勇于竞标高端装备,以此促进自主创新;要在冷静反思的基础上,控制产能的盲目扩张,强化研发及试验条件建设;把质量、可靠性、精度保持性、功能和附配件完整性等用户关心的指标置于更优先的位置;要继续深化改革、激发业内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内在发展活力,调动其参与公平竞争的积极性;更积极地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缩短瓶颈环节的差距。以上这些工作,在当前日趋困难的环境下应得到机床行业广大企业的更多关注。 

(本文作者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