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王金富:“精准农业是科技兴农的关键所在”

日期:2012/03/13   来源:机电商报   作者:谭思敏

    “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重要途径之一是依靠科技创新。而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之一就是农业机械装备的科技创新。”全国人大代表、奇瑞重工总经理王金富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王金富认为,作为传统的农业装备产业技术、产品与业务升级的方向,精准农业是代表着当今科技含量最高、综合性最强的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农业精准化生产,将是我国农业走上现代化道路的一个重要标志;以精准农业推动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是现阶段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之一。他说:“只有实施精准农业,我国才能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才能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让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问题与现实

     王金富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在农业机械化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他向记者列举了这样一些数据:美国务农人口仅占2%,但农业及其为农业服务的相关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占美国GDP17%,一个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可供养的人数达到125人;日本农业人均产值3.19万美元,是中国农业人均产值近9倍。

     “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大农业生产国和出口国,精准农业生产方式功不可没。”王金富告诉记者:“美国自90年代初开始大力推广精准农业,现在精准农业生产方式已成为美国解决粮食安全和食品质量问题的保障;日本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同样得益于精准农业生产方式的推广。”

     王金富认为,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继续保障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实现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农业强国,就必须与世界同步,快速步入精准农业阶段,运用数字化精准农业技术对传统的农业装备产业进行升级和改造。据国家发改委预测,到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约为11450亿斤,按照粮食自给率95%以上测算,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要达到10800亿斤以上。与高企的粮食需求相对应的,是逐年减少的耕地面积和日渐降低的农业人口。

    与此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屡见报端。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8年保持增产,但农药、化肥的使用同样保持高速增长。仅农用化肥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一项,就达到434.3千克/公顷,是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的1.93倍。在王金富看来,要降低化肥农药的利用率,确保粮食安全,目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利用精准农业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可以进行变量的施肥、播种、喷药,进行土壤有机质层的监控,从而达到省种、省工,提高水肥的利用率的作用。

最佳解决方案

    在上述背景下,王金富掌舵的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发展精准农业装备的解决方案,以科技进步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我国已经初步实现了人畜力向机械化转变的伟大历史转变,现在需要用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农业装备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王金富告诉记者:“利用精准农业技术可以突破资源和环境约束、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精准农业就是把科技贯穿整个农业生产全过程,做到定量决策、变量投入、定位实施。通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可以减少种子浪费50%,降低农药95%使用量,70%化肥使用量,节水12-38%。精准农业技术既能够节约日益减少的不可再生资源,又能保护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还能够保障粮食安全,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产出,为农业生产模式从“小地块”向规模化经营提供了技术保障。

    精准农业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最佳解决方案,具体应如何发展?王金富告诉记者:“中国发展精准农业的唯一路径,就是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王金富认为,发展精准农业可以有3种模式选择,一是本土成长,二是外资主导,三是全球资源整合,而第三种模式才是唯一可行的路径。“外资主导模式的问题是核心技术不受控,产业安全不受控,粮食安全难以保障,长期自主能力的丧失将阻碍中国农机产业的发展;本土成长模式虽然有利于掌握核心技术、形成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但是产业增长速度慢,投资大、成长慢、效益低,不能满足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需要。”王金富告诉记者:“全球资源整合模式能掌握核心技术,有利于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虽然初期投资较大,但成长快、效益高,可以通过对精准农业核心技术的掌握迅速成为全球农机行业的领军者。”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