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质量治理产业乱象初现
与很多新兴产业一样,电能质量治理产业真正兴起时间并不长,但目前已经面临企业数量众多、质量差别大、出现一定程度的价格战等种种乱象。
据了解,在我国电能质量治理产业,民营企业表现更活跃。其中,西安赛博、追日电气等主要侧重于电力滤波器的生产,荣信股份、思源清能、中电普瑞、株洲时代等则是无功补偿装置的代表企业。
根据荣信股份发布的2011年度业绩快报,其营业总收入比2010年增加了21.94%,营业利润增加了24.51%。在森源电气的年度业绩报告中也指出,2011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25%,净利润同比增长84.72%,其中电能质量治理及其他业务表现突出,同比增长135.36%,占收入比重达到18.66%。
不难看出,与变压器、开关柜等一次设备相比,电能质量治理设备还是保持了相对良好的盈利情况。但在调查采访中,当记者问到电能质量治理产品的市场现状时,多家领军企业还是表达了对当前竞争形势的担忧。
“目前生产无功补偿装置的企业很多,各种形式的无功补偿装置都在加大市场推广力度,让用户眼花缭乱,即使同一种补偿形式也有数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造成了市场上无功补偿设备良莠不齐。”荣信股份SVG业务公司总经理李旷说。
追日电气电能事业部总经理袁虎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他介绍说,目前电能质量治理市场日趋成熟,市场上的厂家骤然增多,带来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部分行业市场秩序呈现出纷争局面,价格的恶性竞争也开始逐渐明显。
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同时,这个产业本身并不完全成熟,还有一些产品本身的问题未得到解决。如零部件价格太高,不通用;某些功能不能稳定实现,组件容易损坏,设备运行不稳定、难以获得损坏的重要组件等。
“现在电能质量治理厂家比较多,市场秩序有点乱,需要规范一下。首先,对治理产品的性能描述没有统一标准,同一种产品的同一特征描述都不一样,给用户选择造成困难;其次,缺乏检测规范和第三方检测机构。”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姜齐荣表示,由于缺乏检测,一些产品出现了实际性能和企业标示性能不一致的情况,如应用于风场的无功补偿装置,一般用户要求响应时间在100?ms甚至30?ms以内,可有的企业产品实际响应时间却长达800~900?ms。这很容易造成用户和厂商的纠纷。
面对这样的市场现状,不少企业和专家都呼吁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市场秩序。通过标准来淘汰一批落后企业。
袁虎表示,当前最紧要的是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主导主要电能质量治理厂家、设计院及行业主管部门编写相关技术标准。目前市场刚起步,建立标准规范市场还来得及,等市场乱了,技术滥了,再想建立标准,规范市场就不是很容易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