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蔡惟慈:结构调整并非一句口号

日期:2012/08/07   来源:机电商报   作者:谭思敏
  摘要:蔡惟慈回答说:“实事求是地讲,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机械工业在国际同行当中的地位一直在不断提高,既体现在行业规模的增长和全球市场占比的提高,同时也体现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上面。”

  作为一名多年跟踪机械行业的产经记者,笔者听过太多关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呼声,也写过不少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因此,在723日中机联召开的上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形势新闻发布会上,对于蔡惟慈副会长说到的“市场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情形,笔者提出了一个疑问:我们多年以来一直在提“结构调整”,实际效果如何?

  蔡惟慈回答说:“实事求是地讲,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机械工业在国际同行当中的地位一直在不断提高,既体现在行业规模的增长和全球市场占比的提高,同时也体现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上面。”

结构调整是一个永恒话题

  年复一年地提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确实很容易给人带来迷惑。我们还在上高中的时候,政治教材上就在讲这方面的内容;如今大学毕业十来年了,还在说着同样的话。难道,结构调整是永无止境的?

  蔡惟慈的回答令笔者茅塞顿开。他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可能到什么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我们的结构调整已经完成了”。

  近几年,有关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导向、舆论呼声比较盛行;实际上,并不是说2009年发生金融危机或者去年进入“十二五”之后,结构调整的问题才被提上日程。蔡惟慈说:“上世纪70年代,我刚刚进入机械工业部的时候,结构调整的话题就已经存在。不过我觉得,自从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进入‘十二五’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并且把这种认识变成了更加强化的努力。”

  事实诚如蔡惟慈所言,“我们往往在讲成绩的时候会讲到很多成绩,但是在讲差距的时候又好像觉得满眼都是问题。”近些年,业界普遍认同一种现状——重大技术装备或者高端装备,是中国机械工业的软肋。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年来我国在这些领域取得的突破和成就也是应当得到肯定的。比如说在电力装备领域,从2005年开始的轮转型升级,使我国在火电设备方面跨入了世界范围内当之无愧的第一方阵,我国生产的发电设备是世界上最多的。包括输变电设备,我国的特高压输变电,无论是直流还是交流,都是世界一流。

今年结构调整尤为引人注目

  “在国际同行眼中,今年上半年中国机械工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是非常明显的。”蔡惟慈说。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前两年机械工业高速增长的时候,很多厂家都忙于抓生产、扩产能,因为订单比较充裕,很多问题都被掩盖了;当增长速度放缓之后,这些问题都暴露出来,而企业也能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过去没有时间考虑的那些问题上。

  以挖掘机为例,在市场高速增长的时候,各大厂家都忙于生产销售,其中到底能生产多少台挖掘机,取决于该厂家能进口多少套液压系统;到了今年,已经不止一个厂家,在过去不得不在液压系统上被外资“敲竹杠”的情况下,拿出了自主创新的液压系统成品,并且开始了小批量的运用。

     “目前很难用一个量化的标准,来说明高端装备已经在我国机械工业中占到了多少比例。”蔡惟慈表示:“但是,在我们的座谈会当中,在我们到企业的调研当中,能够感觉到,在今年这种相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通过攻克原来必须依靠进口的高端装备机械零部件来摆脱企业的发展瓶颈、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的情况,今年明显增多。”

  这种转变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过去做不了需要依靠进口的,现在可以自主生产了;以前没有关注的领域,现在也都开始进入了;还有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想法设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以农机行业为例,今年国产大型拖拉机的市场增速在20%~30%,过去这种产品基本上依赖于进口;以前一说到收割机,通常都是小麦收割机,而现在小麦收割机的市场基本上已经饱和了,厂家又开始研发推广玉米收割机、棉花收割机、土豆收获设备等,啃过去“看不上的骨头”。

  轴承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行业,产品种类丰富,竞争比较激烈。今年,越来越多的轴承企业为了应对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利润率下降的困难,努力提高技术设备水平,比如由单台变成连线、自动线,减少人工投入,同时还能提高产品质量一致性。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