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郁祖盛:5年内实现核电重型锻件的自主制造

日期:2012/10/10   来源:《电力系统装备》   作者:杨歌
  摘要:“我国已确定的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地发展核电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正面的充分吸收福岛核事故的经验教训,尽力减少这次事故对核电发展的负面影响,防止因噎废食。”他说。

  继国家环保部对外发布《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和《关于全国民用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情况的报告》全文,以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后,外界对于核电项目重启的呼声日益高涨。
  近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专家组专家郁祖盛在2012中国核电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明确表示,“我国核电审批估计在2012年底前‘解禁’,继续批准新建核电项目是有可能的”。
  在他看来,我国将继续发展核电,“我国已确定的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地发展核电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正面的充分吸收福岛核事故的经验教训,尽力减少这次事故对核电发展的负面影响,防止因噎废食。”他说。

  核电制造水平提升
  实际上,中国积极发展核电的行动和世界其他坚持发展核电国家所制定的发展规划,已经刺激了全球的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目前,日本制钢株式会社JSW承接的核电锻件的生产合约己排到2014年。包括日本制钢株式会社JSW、韩国重型机器厂斗山工厂(DOOSAN)、法国Valunax公司和日本的住友株式会社在内的核电设备制造公司都先后宣布将投资新建厂房、扩大产能,来满足未来核电市场的需求。
  一直以来,核电设备重型锻件和特殊材料的制造技术与生产能力都是国家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象征。面对即将重启的核电大门,我国核电设备制造业是否做好了准备?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为了适应核电发展,核电装备制造业在装备和技术上做了大量的准备。“目前,国内百万千瓦级核电主设备产能已达到年产8~12台套,预计到‘十二五’中后期,核电主设备产能可达到每年13~15台套,完全有能力满足我国核电发展规划的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臻在会上表示。
  对此,郁祖盛表示认同,他认为,“从硬件装备的吨位容量和装备的先进性方面来看,中国均处于世界前列。”郁祖盛表示,“目前,我国三大重型机械集团,加上洛阳矿山机器厂、太原重型机器厂等企业均拥有百吨级电炉、成套的炉外精炼设备(VOD和AOD)、最大吨位为650 t的真空铸锭设备、15000~16500 t的自由锻造油压机/水压机。中信重工的18500 t自由锻造油压机也己建成,并形成生产能力。”这为我国重型锻件的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短板不容忽视
  虽然我国在核电装备制造中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郁祖盛同时坦言,我国核电设备制造业目前还有一些“短板”需要克服。
  “近年来,我国在核电重型锻件制造技术上有所突破。但总体而言,目前仍处在通过实践来总结经验的阶段。核电重型锻件的质量还不很稳定,废品率还较高。要在技术上做到核电重型锻件的自主制造,乐观地估计还需5年左右。”郁祖盛如是说。
  除此之外,他表示,“我国的不锈钢重型锻件一直依赖进口,核电的特种材料,包括蒸汽发生器用镍-铬-铁Inconel-690合金传热管、核燃料组件合金管材、镍基Hastlloy合金超薄板材等产品的生产和制造也一直是我国的弱项。此外,我国国内企业在用于AP1000核电厂的大型屏蔽电机、主泵等关键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方面,与国外也存在较大差距。”
  为此,郁祖盛建议,为了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要重视基础研究,切实搞好生产企业与大学、专业研究设计院所、核电厂用户,以及负责核电厂建造单位之间的合作,扎实解决核电制造技术领域存在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稳定重型锻件的产品质量。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