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2013 机遇与挑战并存
——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达成
2013年来了。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尽管光伏产业的2012年过的并不太平,但在国家扶持政策暖风频吹的背景下,严冬的过去有了一丝希望。
近日,记者特别就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及市场总结、2013年光伏市场展望等话题采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达成,请他为读者梳理一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现在和未来。
《机电商报》:值此新年之际,回望过去的一年,您怎么看2012年的光伏市场?
吴达成:2012年我国的光伏行业发展得比较困难,大部分光伏企业的日子都不是很好过。大面积企业出现亏损,即使有些企业表面上看来销量上升,但利润也是大幅下滑的,甚至出现成本售价倒挂。这与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遭遇美国、欧盟“双反”对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国际市场补贴下降、市场空间萎缩影响等是分不开的,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前几年光伏行业自身产能扩张过快,形成过度竞争。
但同时要看到的是,2012年也是利好的一年,严峻的国际形势促使我国国内市场快速启动。现在国家从上到下取得了共识,相关部委连续出台各种政策促进市场发展。特别是2012年下半年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国家能源局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为我国光伏产业未来平衡、健康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机电商报》:2012年的全球及中国光伏市场同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吴达成:从数字上看,2012年与2011年时情况差不多,尽管此前大家都预测光伏市场会出现较低增速,但实际增长还是高于预期。尽管具体的统计数字还没有出来,但据一些权威咨询机构预计,2012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量仍然保持上升,具体增速还不能确定,但至少会保持30%以上增长,较2011年67%的增速会有所下降。
另外,光伏市场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2011年时欧洲市场仍为主要光伏市场,其当年及累计光伏装机都占全球的75%,而2012年中国、美国等新兴市场所占比例进一步增大。预计2012年中国可能上升成为全球装机第二大国家,当年装机估计会超过4吉瓦,较2011年国家能源局统计的2.04吉瓦当年装机量翻了一番。
《机电商报》:“并网难”是困扰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的老问题,2012年这一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吴达成:客观地说,“并网难”一直存在。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使光伏电站项目建设与相应电网规划建设平衡发展。从政策导向上看,需要避免“运动式”的电站建设热潮,如2011年出台的年底前建成光伏电站项目享用1.15元/千瓦时电价政策,导致当年青海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大跃进,使当地电网建设难以跟上,出现“并网难”。2012年电网瓶颈现象有所好转,主要也是因为国家政策没有采取上网电价年底“一刀切”的做法,使各地建设项目有规划地推进。
现在国家鼓励发展分布式发电,其中一层意思就是分布式发电项目规模小、分散、就近接入,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过于集中上网,对电网造成冲击,使电网可以吸纳更多的光伏发电电量。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相信光伏装机和电网接纳之间的矛盾会得到解决。
《机电商报》:现在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支持政策很多,您认为这些政策将取得怎样的效果?
吴达成: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大多是用户侧直接使用,经济性比大规模光伏发电好,同样的资金补贴也可以支撑更多的光伏装机;同时由于规模小,投资主体可以更多样、灵活,也有利于光伏发电的商业化运作,发展前景广阔,也非常值得重视。
现在,尽管支持政策不少,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细化,政策的可执行性还有待提高。如扶持政策中尚没有明确光伏发电电量的计量、结算方式,用户侧在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后所用电量和所供电量是分别计量结算,还是两者相抵之后再结算;国家能源局提出的“单位电量定额补贴”标准还未出台,补贴来源、发放方式也未确定;项目验收标准也尚未建立。
实际上,近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已经为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国务院的表态也有利于各部门间的协调,目前只要各方能够抓紧制定细则,将政策落到实处,分布式光伏发电就会得到非常有力的发展。
《机电商报》:2012年我国公布的光伏发电“十二五”规划目标经历了多次上调,但现在有传言称该目标会再次上调,对此您怎么看?
吴达成:经过调整,我国公布的光伏发电“十二五”目标为21吉瓦。无论国家是否会做出再次调整,从当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个目标都是远远不够的,赶不上现实发展的势头。
2011年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为3.6吉瓦。2012年仅国家所批金太阳示范工程(两批,装机分别为1.71、2.83吉瓦)、光电建筑示范项目(两批,0.5吉瓦)装机加起来已经达到5吉瓦。另外,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指出,每个省(区、市)申报支持的项目数量不超过3个,申报总装机容量原则上不超过50万千瓦。照此计算,此类分布式发电项目装机预计将达到15吉瓦。除此之外,国家在西部一些地区鼓励发展大型光伏电站,如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已经核准了部分项目,装机肯定会超过10吉瓦。据此粗略计算,“十二五”末期,我国累计光伏发电装机超过40吉瓦应该不存在太大困难。实际上,规划目标做不做出形式上的调整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行动。
《机电商报》:现在如此大规模发展光伏发电时机是否已经成熟?
吴达成:事实上,我国光伏发电应用仍然只处于起步阶段,基数很低,尽管从增长率来看似乎速率很快,但实际上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光伏发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还微乎其微,目前,光伏发电还处在需要政策激励的发展阶段,光伏市场发展规划不仅体现了政府的决心,更重要的是,也体现出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与常规能源差距越来越小。“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户侧平价上网,使光伏发电具有商业竞争力,利用很少或不用补贴就能自己发展。
《机电商报》:光伏发电成本的大幅下降是否因为侵占了光伏产品生产企业的正常利润?
吴达成: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原因主要在于,第一,技术进步带来光伏电池效率等技术指标不断提高,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了光伏企业的研发力度,企业可能减产能,但是研发一定不会停;第二,规模化生产有利成本下降;第三,市场竞争导致企业压缩生产成本并且使市场价格趋于合理。
尽管现在的光伏产品价格受到了一些不正常因素影响,如抛库存、恶性竞争等,但这种局面也是因为产业产能阶段性过剩,国际市场增速放缓,供需关系突然转换导致的。相信这种局面不可能长期持续,经过一轮优胜劣汰,这一行业会回归理性发展。
但产品价格一旦下降就很难再得到大幅回升,所以光伏产业只能调整自身,进行技术改造、压缩成本或提升品质,否则将难以适应市场竞争。预计2013年光伏产品的价格即使出现一些波动也不会大幅上升,长期来看仍将保持下降趋势。
《机电商报》:您怎么看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
吴达成:整体来看,行业未来发展仍比较乐观,因为国内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预期越来越明显。中国光伏产业将逐渐走出这两年的阴影,现在的政策已经为产业健康平衡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
当然,产业调整、优胜劣汰等行业洗牌趋势在2012年已经有所体现,2013年这种市场竞争格局调整还会延续。但是,整个产业会逐步向供需平衡发展。企业应该尽快提高技术水平、练好内功,同时加强行业自律、理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