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外资加速布局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 行业整合加速

日期:2013/05/14   来源:《电力系统装备》   作者:杨歌
  摘要:光伏逆变器作为光伏电池与电网的接口装置,其作用是将光伏电池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传输到电网上,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内光伏市场的不断扩大,光伏逆变器市场也迎来了快速发展。

 

 “虽然国内光伏市场不断传出利好,但受价格压力影响,加上外资巨头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光伏逆变器行业的整合将加速进行。”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变频器分会秘书长王建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经历了“十一五”时期的狂飙突进后,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正迎来艰难的调整期。在国外“双反”调查后,海外市场的大门已经几乎关闭,再加上太阳能光伏组件产能过剩,“内外交困”的双重压力让曾经风光无限的光伏企业,正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在光伏产业经历行业寒冬之时,为了鼓励国内光伏市场快速启动,国家从光伏并网、分布式光伏发展等各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在这一连串利好政策的驱动下,我国大规模的光伏市场开启在即。

 

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缩水

目前,光伏行业规划和目标已经非常明确,根据国家能源局出台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100kW以上,这意味着未来3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有望扩大6倍以上。此外,国家能源局还下发了全国光伏分布式发电示范区申报通知,通知中,能源局明确将光伏发电“十二五”装机目标数字在此前基础上再加码一半。初步估算,“十二五”光伏发电市场蛋糕将超过3000亿元。

光伏逆变器作为光伏电池与电网的接口装置,其作用是将光伏电池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传输到电网上,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内光伏市场的不断扩大,光伏逆变器市场也迎来了快速发展。

“受益于价格优势,在国内企业占据逆变器市场主要份额的情况下,国内装机容量不断扩大,提振了对国内光伏逆变器的需求。”王建峰对记者表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从事逆变器生产的厂家大概有300家,其中,以小企业居多。规模小、集中度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是国内逆变器行业总的特点。真正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一定实力的生产厂家大概只有二三十家。

细观整个光伏产业链,逆变器行业是少数几个还有利可图的产业环节。因此,资本逐利的特性导致这一行业涌入太多参与者。由于进入的企业越来越多,行业竞争加剧,企业间的竞争已经由品牌、产品间的比拼逐步演化到价格战。

500 kW光伏并网逆变器为例,2010年,市场价格约在1.3/W1.5/W2011年市场价格还可维持在0.8/W左右,但到2012年,每瓦价格下降到0.6~0.4元,仅仅3年时间,价格跌去了近3/4。根据行业专家预测,2013年,这一产品的价格还将继续下降。

在王建峰看来,逆变器价格下降主要来自两方面,“随着光伏逆变器产业的逐步成熟,一部分的价格下降来自于这个产业的技术进步,实际上,光伏逆变器上游供应商的价格也在下降。”但他同时坦言,另一部分的原因来自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目前,在逆变器产品不断降价的形势下,留给企业的盈利空间已经越来越小,甚至有的企业是在赔本赚吆喝。”

值得注意的是,在逆变器产品价格下跌的过程中,有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不惜以降低产品质量为代价。“这应该引起行业的高度重视。”王建峰强调。

外资加速布局

一方面是国内企业为了争夺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另一方面,外资巨头也看好这个市场,加速布局。这导致原本竞争就异常激烈的光伏逆变器市场,将会迎来白热化的竞争阶段。

随着我国国内光伏市场的逐步启动,这一市场所蕴含的巨大的潜力,就像一个巨大的诱饵,正越来越受到国外逆变器企业的关注。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已经成为他们应对目前世界光伏市场不景气的重要举措。

在世界光伏逆变器市场占据第一份额的全球光伏逆变器生产巨头SMA就是其中一个。2012年底,SMA强势收购江苏兆伏爱索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伏爱索”)72.5%的股权,由此拉开了大举进军中国光伏逆变器市场的序幕。

对于SMA首席执行官Pierre-Pascal Urbon来说,中国光伏逆变器市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在目前全球光伏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通过并购进入中国市场,不仅可以挽救公司目前所面临的业绩下滑问题,同时,通过开拓中国市场,还可以就此锁定未来全球最大的市场蛋糕。

总部位于德国的SMA成立于1981年,占据了全球逆变器市场30%左右的份额,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逆变器制造商。2011年,其销售额为17亿欧元。

兆伏爱索是中国逆变器行业排名前5的企业,其产品范围从家用的小型光伏逆变器到兆瓦级大型光伏电站用的大型逆变器,2011年销售额约为2.5亿元,产品出货量215 MW

实际上,早在几年前,SMA就通过在中国建立销售公司将产品卖到中国市场。但是由于其产品成本高,再加上当时中国光伏市场容量较小,SMA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一直难以打开局面。通过此次并购,SMA不仅能够实现本地化生产和采购,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贴近中国市场需求,生产适应中国市场的产品,也为其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光伏逆变器行业的巨无霸,SMA的强势进入,引起了行业的诸多猜测。

“国内光伏逆变器行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为此,国内光伏逆变器企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北京科诺伟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燕兴对记者表示。

在江燕兴看来,跟中国的光伏逆变器企业相比,SMA在行业拥有更多的经验,SMA的整体实力大大超出中国企业。“虽然SMA与中国排名靠前的企业联手,势必会对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但跟高手过招,也会让我们成长得更快。”

在王建峰看来,跟国外顶尖的光伏逆变器生产企业相比,国内企业的差距主要在产品的成熟度和可靠性两方面。具体体现在产品设计合理,生产工艺和控制水平等几个方面。

不过,在有的业内人士看来,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SMA即使进入中国市场也很难保持盈利。“在中国市场,好的产品不代表就能让你供货,业界更加看重的是企业能否提供建设资金和相关的渠道。”追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市场总监冯巍如是说。与此同时,有的业内人士也认为,SMA虽然市场把控能力强,但按照德国企业严谨的特点,其决策流程多,因而决策速度也慢,在分秒必争的市场上,不一定能拼得过中国企业。

不管此次并购的前景如何,但有一点可以确认,我国光伏逆变器市场的争夺战已经打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国内光伏逆变器企业该何去何从?

“激烈的竞争将会使得更多的企业寻求转型,由单一的逆变器生产制造企业向光伏发电系统电气集成商方向转变,成为一些企业的应对之策”。冯巍说。2012年,追日电气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EPC总包光伏电站规模达120MW,在国内市场占据5%的份额。

同时,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挖掘新的市场机会,也成为一些逆变器生产厂家的选择。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就瞄准了储能逆变器这一细分领域,研发出了相应的产品,作为市场推广的重点。这种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将是这部分企业在市场立足的关键。

对此,王建峰认为,“未来,加强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并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是企业寻求长远发展的关键。同时,在细分市场中寻找新的空间,选择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也是企业的生产之道。”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