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外部通道”宣告关闭 国内光伏发电尚需“练内功”

日期:2013/06/27   来源:《电力系统装备》   作者:毛玮阳
  摘要:与此同时,国内各方却为光伏产业连降“及时雨”。2012年前后,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密集出台措施,推动技术、设备、产业发展,刺激国内光伏发电应用市场;2012年10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暂行)》,并于同年11月1日实施,从提供优惠并网条件、并网服务效率、简化接入技术标准等方面做出切实承诺。2013年6月7日,李克强在考察邢台光伏企业时亦明确指出,除了稳住国际市场,更重要的是启动国内市场,消化产能

 

20136月,我国光伏行业再次迎来“当头一棒”,6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从66日至86日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两月间,中欧双方未能达成解决方案,税率将升至47.6%。至此似乎尚存一线生机的贸易谈判走入了“死胡同”,光伏产业“外部通道”被宣告关闭。

而与此同时,国内各方却为光伏产业连降“及时雨”。2012年前后,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密集出台措施,推动技术、设备、产业发展,刺激国内光伏发电应用市场;20121026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暂行)》,并于同年111日实施,从提供优惠并网条件、并网服务效率、简化接入技术标准等方面做出切实承诺。201367日,李克强在考察邢台光伏企业时亦明确指出,除了稳住国际市场,更重要的是启动国内市场,消化产能。

因此综合上述多方因素,人们不难推测出,国内光伏发电产业未来几年将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然而就目前来说,国内光伏发电若要蓬勃发展,尚存在哪些障碍以及挑战?又有何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

 

光伏发电的“三座大山”:经济性、安全可靠性、发展效率

蒋莉萍认为,我国光伏发电现在的问题可总结为三个关键词:经济性、安全可靠性、发展效率。

她首先谈到:“除本身成本较高外,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光伏发电间接成本也很高。”

她所说的“间接成本”是指系统消纳成本,包括外送配套电网投资、系统平衡等成本。相关研究表明在大规模变动性电源接入的情况下,电力系统的综合运行成本将会有所上升。在2020年风电装机总规模从1亿kW提高到1.5亿kW情况下,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将提高1.1%。其中电网投资需要增加4.8%,抽水蓄能、燃气发电机组等用于提高系统调峰的电源投资分别增加8.5%11.4%

“就分布式光伏发电来说,一个配电站台区内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容量与台区内最大负荷的比例不宜超过20%。当占比达到30%时,系统成本增加 0.058~0.072/kW·h。”蒋莉萍分析认为。

而光伏发电面临的第二个挑战为如何保证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大型光伏电站如何最小程度地影响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并确保系统的可靠性,这是面临的另一个问题。”蒋莉萍指出。

大量统计数据表明:任何停电事故中电力系统所遭受的损失远远小于经济、社会所遭受的损失。因此如何实现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成为各方需要应对的一大挑战。众所周知,我国电源结构以煤电为主,光伏资源丰富的西北部地区更是以热电联产机组为主,运行调节灵活性相对较差,系统调峰问题一直是一个困扰中国电力系统稳定、经济运行的老问题,再加之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够,跨省区电力交换能力不强,电网覆盖的末端边缘等局部地区的电网薄弱,光伏发电更增加了对电网稳定性与灵活性的要求。

此外,人们探讨光伏发电,恐怕亦不能不谈及经济性,而目前现有可供选择的技术路线,已成为影响发展效率的重要因素。比如选择小型分布式应用,或是大型集中式应用?选择大型光伏,还是选择光热发电?如何通过技术路线协调各方利益,并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性,着实考验着项目决策者。

 

需多措施齐头并进

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如今已成为世界各国能源结构调整的共同选择,如何在实现大比例接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同时,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并控制成本,便成为全球电力发展的共同难题。

目前一个特定电网、电力系统,对可再生能源的接纳能力,主要取决于该系统的调峰能力,这与电源结构及负荷特性紧密相关;而对于一个特定地区而言,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规模主要取决于消纳范围,也就是所在电网的覆盖范围。在此基础背景下,蒋莉萍给出了四点建议。

“中国光伏发电首先必须要解决规划与建设协调发展的问题。”在她看来,电源项目发展与电网规划建设之间的协调、变动性电源(风电、太阳能等)与常规电源(尤其是具备可调节能力电源)之间的协调都是中国未来所要考虑的问题。

“其次要有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长远来说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上不存在无法逾越的障碍,但就每个具体的发展阶段和系统而言,若缺乏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预测技术、大容量输电技术、智能用电互动技术、系统控制及调度运行技术等在内的技术措施和手段,则会引发许多矛盾。”

再次,要加强建设更加安全、可靠、高效的电力系统。她进一步解释说,随着太阳能光伏、风电等发电技术大规模开发应用,未来能源供应及消费格局将呈现显著的以电为中心的特点,电力系统、电网在能源系统中的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可通过在实际操作中提升灵活电源和调峰电源建设、推动智能电网建设、构建跨区大电网等方式实现。

“根据预测,抽水蓄能2015年可实现装机2700kW左右,2020年可实现装机5000kW。燃气电站装机规模有望在2015年实现装机4300kW2020年实现装机6000kW,这些均可作为打造安全、可靠、高效电力系统平台的重要手段。”她说。

最后,要极力推动电力市场化建设。让各类发电技术在合理的平台上竞争和发展。对可再生能源而言,虽然初期的政策性支持是必要的,可以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但是也要建立科学的市场规则,包括竞争性环节、自然垄断环节等监管规则。从电力体制与市场机制的角度来说,必须客观、理性地认识市场化建设目标中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元素。而从电价机制来说,探讨构建体现容量效益和电量效益的电力价格机制,才是保证多元化电力供应体系有效运转的重要前提。

蒋莉萍最后补充说:“上述四个方法与手段实则均围绕一个主旨,那便是只有立足应用需求,国内光伏发电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