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王伟良:2020年中国柴油乘用车占比有望达到5%~10%

日期:2015/05/13   来源:机电商报   作者:谭思敏
  摘要:据王伟良介绍,柴油乘用车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占比,多年以来一直在1%以下徘徊,这跟国外有较大差别。在欧洲,不同地区柴油乘用车的比例也有所不同,但平均在50%左右偏上。大排量的高档乘用车,比如宝马X5,百分之八九十都在使用柴油。在韩国,柴油乘用车的占比也基本上稳定在35%~40%区间。

在中国,但凡提到乘用车燃油动力,相信会有不少人认为自然是汽油。但事实上,柴油同样可以为乘用车提供动力。可以这样说,国内对于乘用车燃油动力的认知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区,这跟多年来的使用习惯有关。

“清洁柴油技术将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在未来两三年内,柴油乘用车在中国的发展环境会有很大的改观。”4月23日,博世汽车柴油系统中国区总裁兼博世汽车柴油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良在接受《机电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说:“为了可以在2020年实现乘用车平均每百公里油耗5升的目标,我认为中国柴油乘用车在整体乘用车当中的比例应该达到5%~10%。”

据王伟良介绍,柴油乘用车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占比,多年以来一直在1%以下徘徊,这跟国外有较大差别。在欧洲,不同地区柴油乘用车的比例也有所不同,但平均在50%左右偏上。大排量的高档乘用车,比如宝马X5,百分之八九十都在使用柴油。在韩国,柴油乘用车的占比也基本上稳定在35%~40%区间。

争议中前行

实际上,有关乘用车“柴油化”的问题,在中国一直存有争议,在2008年曾经达到顶峰。当时,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为代表的产业界考虑到乘用车产业发展的问题,支持柴油发动机的发展;而考虑到柴油油品质量和污染的问题,国家环保部门却并不支持柴油轿车的发展。

众所周知,与同级别汽油乘用车相比,柴油乘用车可以实现节能25%~30%,这也正是推广乘用车柴油化的主要原因所在。即便柴油机尾气中的超细颗粒物(PM2.5)排放较为严重,但当代清洁柴油技术的颗粒物排放几乎为0。此外,之前部分时间段柴油供应紧张这一情况,也已从2012年开始得到有效缓解。

整车厂商对于柴油乘用车的推广热情见涨。在前不久举办的上海车展上可以看到,多款柴油乘用车竞相参展,包括途锐、辉腾、切诺基、福特、哈弗、长安、江铃等,福田也新上了一款柴油车,并且想在欧洲同步上市。此外,福田还在自主开发一款高水平的柴油发动机。

“乘用车面临着第四阶段的燃料消耗量压力,这对中国MPV、SUV的发展趋势造成了很大的挑战。我们认为清洁柴油技术通过10多年的准备,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王伟良表示。

节能的压力

王伟良所说的“天时”,就是指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2014年12月22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GB 19578-2014《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和GB 27999-2014《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并决定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而且,在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明确要求2020年当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5.0 升/100公里。

近年来,国内乘用车尤其是自主品牌乘用车,在轿车销量大幅度滑坡的情况下,SUV和MPV异军突起。这使得国内需要达到的节能减排目标和乘用车厂家正在热销的车型之间出现了“剪刀差”——车越来越重,油耗越来越高,国家的限制却越来越严格,由此形成的差距越来越大。王伟良表示:“可以负责任地讲,没有柴油乘用车来降低平均油耗,2020年5升的油耗目标将很难实现。推广柴油乘用车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是实现四阶段油耗限制的有效途径。”

就柴油乘用车而言,最令人困扰的应该还是排放水平。但在王伟良看来,在成熟的清洁柴油技术面前,排放问题将不会再是阻扰柴油乘用车发展的障碍。他告诉记者,所有燃油车辆实际上都是污染源,但从控制排放的角度讲,新的柴油轿车可以大幅度减少颗粒物、氮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跟同水平汽油车相比,柴油车可以降低约15%的二氧化碳排放,甚至还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同时,他还列举了某自主品牌柴油乘用车的一些统计数据,油耗、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数值完全可以满足国五排放标准。

地利与人合

而他所谓的“地利”,就是指油品质量。油品质量的提升,对于降低排放有着显著的作用,这无疑是柴油乘用车推广的一大关键助力。 2013年之前,王伟良曾经说过,2015年中国柴油的油品质量会有本质的改变。事实证明,到去年年底,国家政策数据是在75%左右的地区供应符合欧四标准的柴油,并在2016年年底全部供应欧五标准的柴油。

“油品质量的问题跟机械加工不一样,它实际上是工艺流程的问题。国家只要适当提高油价,就可以提高炼油厂的积极性。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柴油的油品质量大幅度提高。另外,我们过去二三十年没有专门的车用油标准,现在这一点也改变了,跟过去相比有了本质的改变。”王伟良表示。

至于“人和”,可以说是汽车厂家,也可以说是消费者。一方面汽车厂家迫于燃油消耗量压力,积极推广柴油版乘用车型;另一方面,柴油乘用车所带来的经济性,也会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并喜爱。

“中国地域辽阔,我们说柴油乘用车会有大发展,并不是说就要像欧洲一样要达到50%以上的占比。柴油车在特定的领域有很大的优势,省油、动力强劲,至少在SUV和出租车上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王伟良告诉记者。同时他还指出,国内有些地区非常适合开柴油车,比如说西南地区,大部分是山区,气候条件也比较有利,柴油乘用车的优势会更加明显。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