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多方实践探索 业界共话能源互联网

日期:2016/11/14   来源:机电商报   作者:刘 洋
  摘要:能源互联网是提高分布式能源智能化、灵活化的有效途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站建设从最初的选址到建成后的运行监控,都可以使用能源互联网的工具得出最优运行方案;分布式发电、能源互联网以及用户侧服务的有机融合,有赖于能源互联网的支撑。


对于能源互联网之于当前能源革命的重要意义,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近日在2016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期间举办的“能源互联网”论坛的发言中一语道破:“能源互联网是提高分布式能源智能化、灵活化的有效途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站建设从最初的选址到建成后的运行监控,都可以使用能源互联网的工具得出最优运行方案;分布式发电、能源互联网以及用户侧服务的有机融合,有赖于能源互联网的支撑。”

而他的这一观点也成为当下市场对能源互联网的普遍共识。

就在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和工信部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未来十年我国能源互联网发展的路线图。根据规划,路线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6—2018年,着力推进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工作,建成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试点示范项目;第二阶段为2019—2025年,着力推进能源互联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初步建成能源互联网产业体系,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可以说,政府亦对能源互联网寄予厚望。

而在曾鸣看来,发展能源互联网对当前能源发展的影响远不止这些,它还能解决令业界困窘的金融难题,他强调:“能源互联网提供的实时数据将有利于支撑电站建设项目各环节的标准化和透明化,更加有助于加快推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融资等环节的健康高效发展。”

金风科技执行副总裁吴凯在演讲中便以江苏大丰微网项目为例给出了详实的数据。江苏大丰微网项目是国内首个商业化并网型工业园微电网项目,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预计发电量433万千瓦时/年,新能源发电量占整个园区用电量的37%。

据吴凯分析,该园区可实现度电成本下降45%,实现削峰填谷,可为耗电量1200万千瓦时/年的工业用户提供约36%的用电需求,相当于2000户居民一年的生活用电,同时可减排二氧化碳3744吨/年。

为何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吴凯认为,构建虚拟售电平台,可激励广泛“用户”参与多能协同能源网络系统,鼓励园区“用户”合理规划错峰用电,制定用电计划,实现园区节能运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对于能源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亚太区总经理张谦认为,光伏“智”造将有利于降低成本,通过微网的不断应用再使整个能源互联网有效运转起来。“未来5年光伏制造业将进入智能化阶段,实现在线工艺、通信信息设备的智能化,可有效降低质量和管理成本;2025年前实现光伏制造信息化,可有效降低管理、物流、服务以及融资成本。”他预测道。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武磊磊用数据指出,智能光伏高效发电、智能运维安全可靠,与传统方案相比度电成本降低不少于0.05元/瓦。截至2016年6月,华为在网运行的逆变器超40万台,统计故障率低于0.4%,远低于传统组串方案的2%~5%。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政策发展研究室主任何继江提出,基于能源互联网,可成立高速公路售电公司,在全国高速公路收费站、护坡、道路建设光伏充电站,成立绿电零售公司,提供电力服务(如充电桩)、移动支付(如充电费、代收高速费、无人驾驶服务)、通信服务(无人驾驶、车联网)等。

虽然市场对能源互联网的探索形形色色,但曾鸣总结,未来实现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技术可能来自以下三方面,第一是云端大数据分析技术;第二是信息能量交互技术;第三是广域的综合能源协同集成调度技术。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

从本次论坛的热烈讨论不难得出,能源互联网对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促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升能源综合效率,推动能源市场开放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其也必将成为不断涌现大量成果的下一个“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