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发布 明确投资重点
11月25日,《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2016年版)》(以下简称《投资指南》)在京发布。《投资指南》从创新平台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8个维度,对电子信息、机械、汽车等12个行业领域,提出了发展方向和投资重点,将成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有效指引。
“稳增长首先要稳工业,稳工业必须要稳投资,稳投资关键要抓技改。” 工信部规划司副巡视员唐和义在11月25日的发布会上表示,新形势下,技术改造与智能制造、“互联网+”相结合,推动生产经营方式变革;与技术进步相结合,推动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与要素资源整合相结合,促进产业协同化、高端化发展。
他还指出,技术改造是优化存量、培育增量、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是改善供给、扩大有效需求、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的“稳定器”,是引导企业达产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助推器”。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使“中国制造”强筋健骨、提质增效,是改善供给和扩大需求的重要举措,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大计。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王安介绍,《投资指南》突出战略性、先进性和指导性,围绕《中国制造2025》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行动指南,从创新平台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产品质量提升、服务型制造和安全生产8个维度,对电子信息、机械、汽车、船舶、民用航空与航天、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与化工、生物医药、轻工、纺织等12个行业领域,提出了发展方向和投资重点,希望能够成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有效指引,成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开展工业投资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
比如,在智能制造的章节中,对汽车行业提出的要求是:开展智慧工厂技术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上的集成应用;轻型高端柴油机智慧工厂建设;具有辅助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具有中度自动驾驶功能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化;建立智能交通网络平台系统,包括智能交通监控与引导系统、运营车辆调度及监控管理系统、数字化路网管理系统。
再比如,在高端装备的章节中,对机械行业提出的要求是: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紧凑型智能成形装备、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设备和高端井下工具、高端精密塑料机械、先进农机装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等。
工信部表示,《投资指南》体现了政策符合性原则、发展持续性原则、重点突破性原则和市场引导性原则,主要有四个亮点。
首先,章节结构维度新。通常的产业发展目录或投资指南基本按照行业一个维度进行划分,此次《投资指南》按照8个发展重点和12个行业两个维度进行划分,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2025》的精髓。
第二,突出创新发展、强化基础、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 通过形成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构建制造业的创新网络。通过强化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统筹推动整机企业和“四基”企业协同发展。将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智能产品和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通过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第三,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同发展。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功能区和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
第四,突出重点,实现有限目标。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对于传统制造业,突出围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安全生产开展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针对未来3~5年有能力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能够实现产业化的领域进行重点支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实现重点突破。
据工信部介绍,《投资指南》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和11个行业联合会及协会联合编制和发布,充分发挥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专业化优势,通过政府与市场合力协作的方式,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由大变强。根据计划,《投资指南》今后将每三年修订一次,旨在通过动态调整,滚动推进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