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机器人产业创新之“芜湖样本”

日期:2016/12/05   来源:机电商报   作者:何 珺
  摘要:作为“2016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的联合主办方,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国家芜湖机器人产业聚集区工作推进组组长张东在11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次机器人产业的年度盛会能在芜湖召开,一方面源自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则源于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发展所展现的蓬勃朝气。


由裂变到聚变再到蝶变,安徽省芜湖机器人产业成为创新创业的一个成功典范。

作为“2016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的联合主办方,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国家芜湖机器人产业聚集区工作推进组组长张东在11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次机器人产业的年度盛会能在芜湖召开,一方面源自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则源于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发展所展现的蓬勃朝气。

2012年,国务院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新兴产业锁定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随后,发改委、财政部出台《关于推进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支持重点区域聚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3年10月,发改委、财政部正式批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支持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发展机器人产业,打造以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为主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一系列利好政策给原本具有良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的芜湖,打了一针兴奋剂。2013年,机器人产业园在鸠江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一期核心起步区随即启动,重点布局发展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部件、外围配套设备及工业自动化装备,建设有5.7万平方米的机器人孵化器,当年实现6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2014年4月,芜湖市在全国率先出台《芜湖市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设立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专项资金和机器人产业担保基金,着力打造政策支持、投融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人才支撑、应用推广六大产业支撑平台。

2015年9月,安徽省政府确定第一批14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芜湖机器人产业基地位列其中,享受“国家试点”和“省级基地”的双重叠加政策模式。随着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户,实现了机器人产业的迅速集聚发展。

“芜湖市全面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应该是在2014年。” 张东介绍,芜湖在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这三个方面已经形成了良性互动,彼此促进发展。

目前,芜湖市在中国率先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包括核心零部件,RV减速机、伺服电机、驱动控制传感器等,都实现了国产化。“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核心零部件主要从国外采购,成本就会明显提高,而且零部件的配合也会有问题,这就会降低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竞争力。”他强调。

在工业机器人本体方面,芜湖基本实现了全系列发展。以六关节机器人为例,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今年全年的出货量预计将超过2000台,已经接近国际一线企业的标准。

此外,芜湖还在着力打造系统解决方案。“从机器人来讲,单个并不好用,要应用于整条生产线,需要整体解决方案,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个整体规划,针对不同行业,比如汽车行业,卫浴行业的打磨抛光,3C行业的装配等,我们都有一批骨干企业。”张东说。

他也坦承,在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方面,目前的体量还比不上工业机器人,但也已经聚集了不少企业和产品,未来前景可期。

“2014年,在我刚担任机器人产业推进组组长的时候,感觉这个产业没法做,因为当时我们买国外的零部件非常贵,成本很高;而且,国内机器人本体和国际一线品牌的水平差距很大;在系统集成方面,积累的工艺数据很少,应用方案也不成熟。”张东回忆,这两年机器人产业进步的速度非常快。

据介绍,为抢抓产业发展机遇,芜湖着力打造核心产业链、培育领军企业、扎实构建产业平台、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打造培育产业团队。现已实现RV减速机、伺服电机、驱动、控制器、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六关节、直角坐标、并联等机器人本体;点焊、喷涂、打磨、装配、上下料等系统集成;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如今,芜湖市集聚机器人产业上下游企业超过70家,机器人产业研究院3家,一批院士工作站和国家级工程中心也先后在此落户。机器人产业在芜湖可谓风生水起,化蛹成蝶。

据统计,今年以来,芜湖机器人产业一直保持40%以上的增速,1—10月份实现产值68.43亿元,充分显示出芜湖在全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中的重要地位。

根据规划,到2020年,芜湖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力争实现产值500亿元,将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知名企业和品牌,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