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徐东华:对现阶段机械行业的反弹还有待观察

日期:2016/12/14   来源:机电商报   作者:夏小禾
  摘要:虽然近期煤炭、钢铁价格有所回升,但钢铁产能过剩的局面并没有变。不仅全球“多钢”,钢铁行业未来还将面临“非钢化”的趋势。从长远看,不论是钢铁行业,还是机械工业,都应该更看重发展的质量,而不要盲目追求数量和速度。


在2015年我国机械工业增速跌落6%之后,2016年前三季度行业增速重回9%以上的成绩单来得有些突然。这是否意味着行业经济已经触底并开启反转之路?

近日,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徐东华接受《机电商报》采访,对上述数据进行了解读。徐东华表示,在当前情势下,全球经济环境整体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关键指标看,眼下行业数据的回暖是阶段性的,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他还强调,虽然近期煤炭、钢铁价格有所回升,但钢铁产能过剩的局面并没有变。不仅全球“多钢”,钢铁行业未来还将面临“非钢化”的趋势。从长远看,不论是钢铁行业,还是机械工业,都应该更看重发展的质量,而不要盲目追求数量和速度。

反弹和反转不同

《机电商报》:和2015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2016年年初业界预测全年增速约5.5%相比,2016年前三季度9.1%的增长让人有些“喜出望外”。对于行业经济数据的明显反弹,你怎么看?

徐东华:在当前情势下,经济环境整体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仍然存在一定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判断全球经济是否回暖,主要看大宗期货交易产品的量价等重要指标,包括铁矿石、石油、有色金属等。从目前的各项指标来看,全球经济还谈不上真正的回暖。

机械工业的发展和整个经济发展大趋势息息相关,很难独善其身。所以,对于现阶段我国机械行业的反弹,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反弹和反转是两回事,我个人认为,眼下数据的回暖是阶段性的,因为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装车量、海关进出口数据、采购经理人指数等都没有出现较大的变化。


《机电商报》: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底部究竟位在何处,正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话题之一。请预测一下明年国内的经济形势?

徐东华:要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中国2016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就不能低于6.5%。

盲目地看速度并不可取,重要的是发展的质量。在经济总量基数越来越大的前提下,增速在合理区间内下行,是正常的。值得关注的是,如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解决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问题。

预计2017年,国家的投资力度不会减弱,而企业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则属于市场行为,取决于企业的投资回报率。

在出口方面,既要看全球经济形势,还要看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如果全球经济低迷,即使我们有好产品,也未必有好的销量。如果全球经济好转,而我们的产品没有竞争力,同样也不行。

这几年,国内消费的表现确实算得上是一枝独秀。居民的消费热点、消费能力都在发生变化,要特别重视消费的转型升级,这也是国内消费是否能持续给力的关键。开个玩笑,有人说中国人不敢消费,是因为还有“三座大山”——养老、教育和医疗。那为什么到了国外就愿意消费了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国内产品仍不足以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售后保障也做得不够。是我们自己把市场弄丢了,应该承认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差距。

关注掐脖工程

《机电商报》:随着煤炭、钢铁价格的回升,部分本应被淘汰的企业因为有利可图而再次开工,这也给一些地方完成去产能的指标带来压力。您对这一现象怎么看?

徐东华:毫无疑问,中国的钢铁产能是过剩的,而且不是一般过剩,是大量过剩。在全球范围看,也不是“缺钢”,而是“多钢”。再加上,钢铁行业还面临“非钢化”的趋势。所以,不能因为短期价格的反复,放慢去产能的节奏,要看大局。

目前,在我国的汽车制造、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耗钢量较大的领域,都不存在钢供不应求的问题。只有在航天航空、核工业等高端应用领域,还存在缺口。随着全球经济转型,钢铁产量将不再是衡量一个大国综合实力最重要的指标。钢铁工业不应该只追求量,而不重视质。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造业的不少领域,之前以应用金属材料为主,现在正在逐步转向非金属材料的应用,这种材料上的替代,将是未来的趋势。比如碳纤维,具有许多优良性能,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在国防军工和民用方面都是重要材料。

目前,受制于前期研发成本较高等因素,非金属材料还没有实现颠覆性的更替。一旦产业技术出现革命性的重大突破,其替代金属材料的程度将是非常可观的。

《机电商报》:除了材料高端化的问题,我国装备制造业还面临哪些待突破的瓶颈?

徐东华:在一般制造领域,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主要还是大型成套设备的核心技术的缺失,包括动力系统、控制系统、能源系统、传输系统、液压系统等,这些都是我国装备制造高端化的掐脖工程。

此外,设计能力也是我们所欠缺的。现在很多大型成套设备都是合资合作的,还有一些是“学习型”制造,很少有我们自己掌握研发、工艺,设计、制造等全套流程的。


《机电商报》:有种观点认为,目前流行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可以降低公司资本投入,避免产能过剩。对此,你怎么看?

徐东华:我认为,“轻资产化”是符合当前形势的,这不同于过去的皮包公司、贸易公司,也不是说买几个标准,买几项技术,就可以实现“轻资产化”。

轻资产化是种能力,是掌握了某个领域的高端技术、高端标准,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没有这个本事,也就谈不上“轻资产运营”。在全球范围内,能真正做到轻资产化的公司,通常都是行业的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