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国斌提五点建议 为智能制造国际合作搭建平台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近日召开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表示,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工信部将积极搭建智能制造国际合作平台。
12月7日,首届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开幕。开幕式上,辛国斌作了题为“务实合作·携手推进·共同开创制造业发展新局面”的主旨演讲。
辛国斌指出,当前,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对制造业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和产业生态等方面都带来重大影响,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大趋势,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所在。
他强调,现阶段的中国制造业,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多元现状”与“多元需求”并存,在中国推进智能制造,注定要不断探索、反复试错。
一方面,要依托自身产业基础,以智能制造工程为抓手,在研发和应用两端共同发力,以研促用,以用带研,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装备,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加快重点领域智能转型;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规模和应用优势,开展工业云、大数据、物联网应用试点,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发展。
记者从工信部网站获悉,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区市发布了推进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指导意见,15个省区市组织开展了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通过从顶层积极谋划智能制造发展路径,完成了智能制造发展对策研究等重大课题。
近两年,工信部共遴选确定了109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覆盖了63个行业,分布在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初步培育形成了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五大智能制造新模式。
辛国斌介绍,机遇共享、合作共赢,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是世界也是中国几十年实践证明的一条重要经验。制造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需要各国共同面对来自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
“面向未来,世界各国制造业仍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我们应加强联系,深化合作,共同促进制造业发展。”他为智能制造国际合作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深化交流合作。在现有对话机制、交流合作平台基础上,促进中、德、美、瑞典等有关国家的企业、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采取多种形式共同开展产业政策、技术创新、和产品项目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寻求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智能制造以及绿色制造等方面的合作机会。
二是拓展重点领域合作。本着互利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推进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动力电池、智能网联汽车等制造业重点领域的务实合作。
三是加强标准化合作。进一步完善智能制造标准合作机制,在智能制造领域组织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制定一批通用标准并向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推广,推动第三方服务机构在评测、认证方面的互通、交流与合作。
四是开展试点示范经验交流。积极推动信息共享和机会分享,为开展多边、双边智能制造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在离散制造、流程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运程运维等方面的示范推广。同时,积极鼓励有关国家企业参与现有政策框架下的试点示范项目,开展经验交流。
五是加强人才培训交流。利用政府互访、行业对接、学术交流、展会论坛等机会,推动多双边智能制造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和科技人员加强交流。探索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方面的人才交流培训模式,鼓励大学、职业学校及培训机构与企业之间加强交流合作,如共建制造业实训中心,为智能制造发展培育更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