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2020年我国信息产业收入或达26万亿元

日期:2017/01/09   来源:机电商报   作者:王 君
  摘要:日前,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信息产业收入规模预计达到26.2万亿元等发展目标,并明确释放出制定网络强国工程实施纲要、推动个人信息保护法、建立国家治理大数据中心等重要政策信号。


日前,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信息产业收入规模预计达到26.2万亿元等发展目标,并明确释放出制定网络强国工程实施纲要、推动个人信息保护法、建立国家治理大数据中心等重要政策信号。

按照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庄荣文此前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的情况,《规划》是“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细化落实,旨在为“十三五”时期各地区、各部门推进信息化工作提供行动指南。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和决策体系,加强统筹协调,作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开启了信息化发展新征程。

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互联网用户、宽带接入用户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宽带网络建设明显加速。

与此同时,网络经济异军突起,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1.79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一。“互联网+”蓬勃发展,信息消费大幅增长,产业互联网快速兴起,从零售、物流等领域逐步向一、二、三产业全面渗透。

综合研判,“十三五”时期是信息化引领全面创新、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国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成长为全球互联网引领者的关键窗口期,是信息技术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抢占战略制高点的激烈竞逐期,也是信息化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新旧动能充分释放的协同迸发期。

为此,《规划》提出以下发展目标:“到2020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化发展水平大幅跃升,信息化能力跻身国际前列,具有国际竞争力、安全可控的信息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信息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数字鸿沟明显缩小,数字红利充分释放。信息化全面支撑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具体包括: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核心元器件等关键薄弱环节实现系统性突破;5G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启动商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38万亿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等。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规划》提出了引领创新驱动、促进均衡协调、支撑绿色低碳等6个主攻方向;提出了核心技术超越工程、信息产业体系创新工程、陆海空天一体化信息网络工程规划等16项重大工程;部署了构建现代信息技术和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泛在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的大数据体系、构筑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体系等10方面的任务;确定了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超前部署、北斗系统建设应用、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等12项优先行动;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创新制度机制6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据统计,2015年我国信息产业收入规模达17.1万亿元,而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信息产业收入规模预计将达到26.2万亿元,年均增速为8.9%。

业内人士分析,对于产业界来说,《规划》中提出的任务和目标是一次重大的政策红利。在细分的关键技术领域,自主可控、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将优先获得相关配套项目的支持和应用,成为未来前沿科技的主导力量。

此外,对于投资者而言,《规划》布局了国家未来5年信息化发展的蓝图,《规划》所提出的16项工程和12项优先行动都是国家在“十三五”期间重点支持和实施的工程项目,这为投资者在“十三五”期间布局信息化领域指明了方向。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