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借鉴“工业4.0” 寻“中国智造”之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携手博世发布“工业4.0”研究报告

日期:2017/04/12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新的形势下,能否尽快提升中国制造业部门的核心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直接决定中国经济转型的成败和大国崛起目标的顺利实现。鉴于德国制造业部门在全球经济中的引领地位和本国经济中的特殊重要性,如何从理念到体系借鉴德国“工业4.0”,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融合、创新和应用,从而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积极寻求构筑未来中长期增长的支点。不约而同的是,各经济体都将目光聚焦在制造业上。就中国而言,中国制造业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接近三分之一,但是中国制造业总体大而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仍然没有改观。

新的形势下,能否尽快提升中国制造业部门的核心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直接决定中国经济转型的成败和大国崛起目标的顺利实现。鉴于德国制造业部门在全球经济中的引领地位和本国经济中的特殊重要性,如何从理念到体系借鉴德国“工业4.0”,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融合、创新和应用,从而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立足于中国实际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携手博世启动研究项目,并于近日发布了《借鉴德国工业4.0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报告指出,中国制造业整体尚处于由“工业2.0”向“工业3.0”过渡的阶段。不同行业、地区和企业间的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能力存在巨大差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中国制造型企业在向智能制造的转型过程中,呈现了多样化的需求。虽然中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及“两化融合”中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国内部分行业、企业已经加大了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技术和人力资本投入,成长了一批龙头企业,如青岛海尔、三一重工、沈阳机床、中国石化、青岛红领,但是总体上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赵昌文也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对借鉴“工业4.0”推动制造业升级高度重视,但是尚缺乏整体性的体系支撑。“不管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工业4.0’,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需要开放合作的生态系统,依赖实时的信息和网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投入和紧密合作。在这方面,中国需要多多完善。”

“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包括德国‘工业4.0’在内的其他国家在新技术革命领域里面的探索所积累的有益经验和启示,但最关键的是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如是强调。

落脚在中国制造

报告对德国“工业4.0”作了全面、客观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制造业现状,结合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规划指南,以及中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等政策,给出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整体思路和具体的政策建议。

以实现智能制造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为宏观和微观目标,全面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报告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了“一大载体、双规路径、三个阶段、四大支撑、五条措施”为核心内容的“12345战略”和“三步走”实施路径。而沿着“边练内功,边抓机遇”的总体思路,报告还给出了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破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加速已有技术的扩散应用、加快标准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并就汽车、装备制造业、家电、电子信息和能源五大产业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

“我们要明确,‘工业4.0’首先是基于德国的实践、基于德国的产业发展的基础、基于解决德国的问题,主要是为了提高德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工业4.0’不是‘中国工业4.0 ’。”隆国强进一步表示:“我们只能利用、借鉴德国‘工业4.0’发展的规律、核心的要素,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思路,并进行有益的探索,把一切落脚在中国,从而实现中国智造。而实现中国智造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步实现生产制造自动化、流程管理数字化、企业信息网络化和智能制造云端化。”( 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