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1—2月中国装备制造业景气指数发布 行业趋稳向好态势明显

日期:2017/04/24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2017年1—2月,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体开局良好,增长超出预期。”4月18日,在由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的“机工智库2017春季发布会”上,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研究员张燕表示,我国装备制造业企稳回升、趋稳向好的态势明显。

“2017年1—2月,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体开局良好,增长超出预期。”4月18日,在由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的“机工智库2017春季发布会”上,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研究员张燕表示,我国装备制造业企稳回升、趋稳向好的态势明显。

与此同时,她也指出,我国装备制造业眼下面临三个主要问题:一是专用生产设备、专用生产线及检测系统的短板突出;二是新兴装备产业趋同式重复建设、高端产业低端化隐忧显现;三是企业经营成本持续增加、盈利难度增大。

根据机工智库的预测,2017年全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或达8%,外贸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但将有小幅增长。

增长超出预期

《机电商报》记者从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获悉,2017年1—2月,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体开局良好,增长超出预期,企稳回升态势明显。全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完成出口交货值2875.1亿元,同比增长7.72%;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5063.5亿元,同比增长11.1%;实现利润总额2198.9亿元,同比增长14.73%。

在分析行业数据时,张燕表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装备制造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自2016年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在2015年的历史低点上出现回升,2017年开局延续了这一趋势,并且回升趋势超出预期,增速继续加快。2017年1—2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工业和制造业5.3和4.7个百分点,高于2016年同期全行业增速5.2个百分点,且较2016年全年增速加快2个百分点。

其次,市场需求升级对装备制造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一是与民生需求关系密切的装备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如2017年1—2月汽车产销增速分别高于2016年同期7.3和4.5个百分点;二是环境保护类装备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如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产量同比增长27.18%,水质污染防治设备产量同比增长16.12%;三是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装备产品增长势头向好,如数控金切机床、机床数控装置产量均从2016年同期两位数下降转为同比增长,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产量同比增长29.85%。

第三,工程机械、机床、商用车等行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2017年1—2月,在大型机场、铁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下,主要工程机械产品产量均由2016年同比下降转为同比增长;汽车、消费电子等相关领域的机床设备需求对机床行业的拉动力越来越强;受货车拉动影响,商用车产销高速增长。

第四,2017年1—2月,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速由2016年的持续下滑转为正增长,外贸出口回暖趋势有所改善。从海关数据看,多数重点产品出口由2016年同比下降转为同比增长,机床、轴承、变压器、电线电缆、汽车等出口均好于2016年同期。

全年趋势向好

自2008年12月起,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开始定期发布中国装备制造业经济景气指数。根据近两年数据,该指数预测准确率为78.3%。在23个月中,有18个月落入预测区间(±3%)。在4月18日的发布会上,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发布了最新一期的指数。

“当前的行业发展状况已接近2006年的增长水平。”张燕表示,以2006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各项相关指标为基准(100),2017年1—2月装备制造业预警指数正好也是100,较上月回升5.56点,结束了连续两年的淡蓝灯区,由淡蓝灯区转入绿灯区。

具体来看,工业增加值、产销率、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仍处于绿灯区,利润由淡蓝灯区转入绿灯区,出口交货值仍处于淡蓝灯区。根据预警指数的设计思路,红灯区为“过热”,黄灯区为“偏热”,绿灯区为“稳定”,淡蓝区为“偏冷”,蓝灯区为“过冷”。

“无论是先行指数、一致指数、滞后指数,还是预警指数,均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企稳回升、趋稳向好的态势明显。不过,出口指数显示外贸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张燕总结。

张燕认为,虽然2017年1—2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主要产品产量增速均比2016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最主要原因在于2016年同期基数较低。而2016年装备制造业增长主要得益于汽车行业的拉动和电工电器行业的支撑,今年这两个行业的拉动作用都将有所减弱。

一方面,2017年1.6升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开始退坡。尽管目前的优惠政策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2017年的汽车消费,提前释放部分市场需求,但拉动作用将会小于2016年。而且,该政策的终止时间已经明确。

另一方面,由于煤电过剩问题已引起各方关注,煤电去产能在2017年仍将继续,电工电器行业正面临新的严峻挑战,预计今年的增速将低于2016年。

此外,近年来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装备制造业中的第三大行业——石化通用机械行业投资大幅下滑,持续低位运行,预计2017年虽有回升,但也很难起到拉动作用。

“综上分析,2017年装备制造业将延续2016年趋稳向好的态势,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但前高后低的特征将逐步显现。”张燕预计,2017年全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左右,外贸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但将有小幅增长。

三大问题突出

在涨势喜人的同时,张燕也指出我国装备制造业眼下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

一是专用生产设备、专用生产线及检测系统的短板突出。比如,汽车焊接、涂装、总装生产线对外技术依存度仍在70%以上;贴片机等电子制造装备90%依赖进口;碳纤维复合材料预制体三维织造成形设备等遭国外封锁禁运等。

二是新兴装备产业趋同式重复建设、高端产业低端化隐忧显现。“近年来,各地发展机器人、增材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热情高涨,但出现了简单集成式的重复建设现象,” 张燕以机器人产业为例指出,

“目前已有28个省(区、市)将机器人做为重点行业发展,短短几年内,全国已建或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超过40个,还有大量园区正在筹备中,而机器人行业‘小、散、弱’的问题仍然突出。”

三是企业经营成本持续增加、盈利难度增大。具体体现在:近期原材料价格涨势过猛;人工成本刚性上升,人员工资普遍进入上升通道,每年大约以5%~10%左右的幅度上涨;能源价格高企,如在铸造、锻造等行业,即使采用直供电,电价依然较高。

针对上述现状,她建议,首先要加强全国和重点地区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分析,密切关注行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趋势和突出问题,加强分析研判,并及时应对,适时向社会发布行业运行信息,引导全行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其次,加大对机器人、增材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规划、指导意见的宣贯力度,引导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新兴装备产业发展,避免重复、盲目建设。加快制定和完善新兴装备产业的准入门槛和标准体系。打造一批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集聚区和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再者,充分发挥专项工程的引领带动作用。继续实施智能制造专项,支持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产品创新应用;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强总结和推广;依托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抓紧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增材制造、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国家创新中心;组织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加快研制一批高端装备,提升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第四,加强装备制造业行业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支持有关行业协会、大型企业积极行动起来,激发主动的行业自律行为,共同保护和开拓市场,自觉抵制恶性竞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市场运行情况的监管,制止低价恶性竞争,规范市场秩序。

第五,进一步促进首台(套)重大装备推广应用。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尽快落实购置使用重大技术装备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纳入所得税优惠范围。

第六,建立国际产能合作专项基金,切实加大对装备制造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支持力度。有效解决企业融资及国际产能合作中的科技投入问题。

最后,切实降低企业负担。在继续深化税制改革的同时,加大非税收入的规范整治力度,增强企业在降费方面的获得感。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振兴实体经济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快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