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打造产业专属交流平台 聚力探索发展新动力——2017机床制造业CEO国际论坛顺利举办

日期:2017/04/24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4月16日,CIMT 2017展会开幕前一天,2017机床制造业CEO国际论坛在北京临空皇冠假日酒店举行,近200位来自全球机床工具和用户企业的高管、部分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和主流媒体代表们共同分享了这场机床制造业高端盛宴。

4月16日,CIMT 2017展会开幕前一天,2017机床制造业CEO国际论坛在北京临空皇冠假日酒店举行,近200位来自全球机床工具和用户企业的高管、部分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和主流媒体代表们共同分享了这场机床制造业高端盛宴。

论坛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惠仁主持,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当值理事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龙兴元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为论坛致辞。论坛邀请到了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关锡友、山崎马扎克株式会社代表取缔役副社长清水纪彦、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蔚飞、库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关键技术经理Andreas Schuhbauer和博世力士乐中国公司销售副总裁刘天鹏等5位全球业界知名企业高管发表演讲,围绕“新需求·新供给·新动力”的主题对全球机床市场最新的需求和供给变化情况进行阐述,与业界分享了长期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感受。


关锡友:打造i5智能制造生态

全球制造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机械时代、计算机时代和信息时代。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它使得单一以技术驱动的时代向以用户消费需求驱动的创新时代转变。此次革命强调的是应用,对于具有广阔应用市场的中国而言,我们不仅与世界强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将更具竞争优势。

作为将信息与通讯技术融入制造过程的实践者,沈阳机床攻克运动控制核心技术,并成功开发出世界首台基于互联网的i5智能控制系统。沈阳机床通过开发i5智能控制系统,生产i5智能机床,打造i5智能工厂,搭建iSesol工业云平台,实现U2U价值分享。

沈阳机床开发的i5智能控制系统具有智能编程、智能诊断等网络智能功能,还能将i5智能机床的加工数据以毫秒级的速度传输,通过搭载Wis车间信息管理系统,客户可以准确收集每台机床的运转信息,并可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远程掌握车间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作业计划、生产调度、成本核算等数据。最终数据接入到iSesol工业云平台,使每台接入到互联网的i5智能机床都可以聚集到iSesol智能制造云平台,这将诞生制造大数据,可广泛用于商业、管理和技术开发等领域。

i5智能机床能够实时产生数据且远程可视,因此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使产品交易从单一买卖向“按时间、按零件、按价值”分享的新商业模式转变,不仅大大降低了社会制造总成本,也推动了沈阳机床从传统制造商向工业服务商、从单一买卖向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转变。


清水纪彦:如何获得发展新动力?

如何从新高度、新水平提高客户的效率?马扎克认为要从技术开发、生产技术、营业技术和服务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在技术开发领域,马扎克不断地以技术启发市场,深入挖掘潜在需求。马扎克坚持开发和制造有独创性的新产品,致力于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开发,并以先进的产品引导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

在生产技术上,应对时代需求和变化,致力于自动化、智能化制造的实践和推广。马扎克认为只要世界上还有生产制造,机床行业就不是成熟行业,而是会继续成长和发展的行业。随着人工成本的高涨,自动化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机床厂家不仅要充实设备本身的智能化,还要为客户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提供支持。因此,马扎克的智能化工厂(iSMART工厂)成为促进制造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在营业技术方面,马扎克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避免单纯的价格竞争,实现差异化。作为机床厂家,马扎克认为需要比以往更加关注和研究客户的需求,充分发挥产品价值,从而提高商品价值。为了应对客户的各种各样的需求,要积极做交钥匙、应对特殊选项要求,为客户提出建议、提供最合适的设备。

在服务技术方面,马扎克将提供充实的售前服务和售后服务产品。售前服务通过准确提供适合的产品和有针对性的方案,满足客户需求;售后服务方面则是构建充实的售后服务体制,支持客户缩短停机时间,使设备发挥最大价值。马扎克一直以来扎根于当地市场,不仅贴近客户开展销售活动,还对客户提供充分的生产支持、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持。


蔚飞:专注小刀具技术应用

精雕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其精髓就是始终将满足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在精雕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专注于小刀具加工技术的研究,并以小刀具加工技术为基础开发了精雕的主营产品。精雕认为:.客户的需求就是精雕的发展方向;要通过多层次的、不计代价的工程验证服务让客户能选对、用好精雕机;必须要建设能够支持客户个性需求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

在过去的20年中,精雕在向市场供应精雕机的同时,一直不断地完善和开发核心技术和产品,包括:具有完全自主的软件著作权的精雕CAD/CAM系列软件,其所有源代码和电路完全自主开发的精雕数控系统,支持精雕小刀具加工技术的精雕高速精密电主轴,以及支持精雕机成为多轴系统的精雕直驱电机。

当前,精雕已建立了包括CAD/CAM软件开发、信息化软件开发、数控系统开发、精密机床设计、电主轴设计、电机设计、小刀具研发等与精雕机发展相关的专业的研发体系,目前集团内从事产品研发的技术人员有700多人,这些员工正努力推进精雕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继续向前发展。正由于精雕的技术和产品的能力在不断地进行升级,精雕客户能以合理的成本享受到当前行业中最新技术并及时提升市场竞争力,也就为实践“客户在使用精雕机的过程中持续获利”这一准则提供了保障。


Andreas Schuhbauer:工业机器人如何为金属切削产业保驾护航?

所谓智能工厂、“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些热词背后是必须要具有成本效益,这样才能够让设备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发展是企业最需要的,这是每个公司的初衷和最终努力目标。制造公司要在低成本的地方实现产品生产,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无法避免的必然趋势。20世纪90年代,很多生产基地从欧洲进一步转移到了中国。而现在又从中国进一步转移到更低成本的国家,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相比较而言已经很高了。

如何来解决生产成本增高的难题?实际上,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完全可以用机器人来替代,由此进一步节约人力成本。同时,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设备生产力,比如年均增加25%左右。如今一些德国工厂已经能够将生产率提高到80%左右,这样劳动力成本进一步降低。

机器人生产在更好地提升效果和效率的同时,还能够防范因为员工的流动性给生产带来损失,可以降低重新雇佣员工的成本。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减少废料,因为随着零件越来越复杂,生产出来的备件和部件越来越复杂,部件成本越来越高,如果不善于生产,就会因为易损件和耗损件带来更多成本上和利润上的压力。尤其是机器人可以在4万小时以内保持好的质量、专著度、好的生产效果,而人类显然做不到这一点。

但这也不是意味着自动化可以全面替代人员呢?总体来说,失业率比较低的国家,自动化程度也会更高,因为机器人可以帮助保证就业。例如因为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德国的失业率是低于5%的。在任何一个劳动力成本的国家,机器人自动化都能够保证就业和稳定就业,并且自动化可以减少工作外包。中国已经到了需要考虑选择自动化的时间点,所以自动化是势在必行的。


刘天鹏:“工业4.0”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有效途径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我们对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足也应该有所了解,因此为了增加我们国家产品的竞争力,我们应该要不断的更新生产,把产业进行升级。

为了把中国打造成真正的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是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关键一步。面临新常态和各种各样的挑战,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必须的,而且是需要管理层要有与时俱进的管理思维,企业要敢于改变、敢于转变。

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快,更个性化的产品,缩短的、更灵活的交货期,以及客户购买行为的变化,还有产品更短的生命周期都要求生产制造商一定要紧随潮流,提升竞争力,不变就被市场淘汰。所以在这个时候制造商都有紧迫感,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改善产品质量,把库存降到最小、解放劳动力。恰恰我们要改进的这些就是“工业4.0”技术关键所在。

“工业4.0”核心技术是可以帮助中国的制造商提升竞争力,加速转型升级,我们认为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有效途径。中国企业需要“工业4.0”技术,也需要“工业4.0”的伙伴,博世力士乐是德国“工业4.0”战略发起者之一,具有丰富的成功项目经验,作为领先的践行者,在集团自身的超过250家工厂里有150多家完成了“工业4.0”新建、改造。

博世力士乐认为当前中国是以个性化需求为导向,价值流咨询为基础,以互联自动化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4.0”交钥匙解决方案。博世力士乐在这方面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能提供包括新线投资、旧线改造、互联服务、“工业4.0”培训和一系列交钥匙工程。(夏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