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两化融合管理国标发布 顶层设计提上日程

日期:2017/06/26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6月7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发布会在京召开,正式发布GB/T 23000-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以下简称《基础和术语》)和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两项国家标准。

6月7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发布会在京召开,正式发布GB/T 23000-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以下简称《基础和术语》)和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两项国家标准。

工信部表示,下一步,主管部门将做好两化融合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深入开展试点示范,持续建设数据地图,健全市场化运行体系,务实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迈上新台阶。

贯标企业达4300余家

根据介绍,经过多年实践,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9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完成立项,其中3项已正式发布,全国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企业达4300余家,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的企业达73000余家。

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贯标企业运营成本平均下降8.8%、经营利润平均增加6.9%,企业贯标的自觉性、实效性不断增强。贯标工作的开展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通过标准制定、政策引导、平台搭建、宣传培训、试点示范、市场服务,形成了以贯标促融合、以贯标求发展的行业管理新模式,形成了以市场服务为纽带、以价值链共创为基础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各界推动两化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称,标准是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加快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为引领,系统推进两化融合、强化企业变革管理,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制定实施将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可引导企业系统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机制,有效解决信息时代产业转型升级‘怎么干’、‘怎么干好’的问题。”他说。

田世宏还指出,在实践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应用成效已初步显现。当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已经具备良好的产业应用和普及推广基础,社会认可度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将在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创新发展中发挥重要的规范引导作用,《基础和术语》和《要求》两项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恰逢其时,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助力两化深度融合大有可为。

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在发布会上说,《基础和术语》和《要求》两项国家标准的发布,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研制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标准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标准引领是当前全球主要国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部署的通用做法,也是我国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行政体制改革的有效手段。

对于最新发布的标准,企业界人士认为,两化融合涉及众多主体,这些主体间的协作需要统一的标准和接口,因此,两化融合标准建设的意义重大。事实上,德国工业4.0的主要推进工作也是标准和框架的制定。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表示,面对新的形势,工信部通过逐渐探索形成了一套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为引领,系统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有效工作方法。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由一系列标准共同构成的一组标准组族。作为标准族中两项核心关键标准,《基础和术语》给出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及其定义,《要求》明确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具体内容,可作为企业系统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识别和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通用方法。

谢少锋进一步表示,要确保标准的应用成效,关键是让企业真正理解、建立和实施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重点把握好以下四点:一是务求本质贯标;二是把“一把手”工程作为贯标的必要条件;三是充分发挥数据的创新驱动潜能;四是加快建立适应信息时代的治理体系。

张峰透露,下一步要加快《基础和术语》和《要求》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全面普及,务实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迈上新台阶,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与国标委、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二是深入开展试点示范,不断提升贯标广度和深度,实现贯标在重点区域和优势产业全覆盖;三是持续建设数据地图,持续推进企业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和自对标,促进分级分类差异化发展;四是健全市场化运行体系,完善贯标工作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建立开放透明的监督管理机制,扩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结果的社会采信范围。

分析师指出,在主管部门的推动下,工业互联网有望迎来持续的催化剂。互联网已从消费、零售、娱乐、金融等领域,开始逐渐渗透到制造业,并有望革命性地提高工业运营效率。(何  珺)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