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如何扩大科技创新对社会的积极影响,确保新一轮颠覆性技术发展能带来包容性增长,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课题。
201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于6月27日在大连启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正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在论坛致辞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与以往的工业革命相比,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他还回应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发展是否会导致失业”的问题,并强调“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新业态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将远远大于被机器人代替的工作,这只是一个结构转换。”
实现普惠发展
李克强在致辞中直言:“当今世界经济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继续发展,特别是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催生着新的产业、新的技术、新的业态,人类在过去任何一次工业或技术革命当中,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多的机遇,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逆全球化的声音在抬头。”
他说,纵观世界历史,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大跃升、人类文明大进步。这一轮工业革命,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孕育兴起的,其速度、广度、深度前所未有,为各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无限的机遇。
然而,如果举措不当,也会在增长中带来包容性不足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公平性的问题。如果一部分人受益多、另一部分人受益少,而传统产业和就业受到的冲击又难以弥补,资本回报和劳动回报差距就会加大。”李克强表示,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具有经济意义,也有社会意义。
推动包容性增长能够实现比较平衡的发展,反之就会导致部分劳动力和资源闲置,市场潜力难以充分发挥,社会和区域的分化凸显,经济增长难以持续。因此,实现包容性增长,就是增强社会公平性和发展普惠性;实现包容性增长,就是实现可持续增长。
他还强调,与以往的工业革命相比,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因为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不仅创造了新的供给和需求,大大拓展了发展空间,也给各方带来更多平等参与的机会。
事实证明,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更加便利地创业、创新、创富。比如,中国偏远山区的农民也能让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在一两天内,通过网购、快递迅速进入大城市,售价可达到在山区当地销售的若干倍。
这意味着,只要有能力、有意愿创造,就能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且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融通发展,发展中国家也可以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企业、国家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实现普惠的发展。”李克强说。
推动包容性增长,必须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在全球化面前,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适应问题。”李克强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在于经济全球化本身,因为全球化是给所有的人、所有国家提供机遇,一旦准备不足,适应不够,就可能发生问题。
“但是,不能因为走路崴了脚,就怪地不平,不再往前走了,而是应该更好地适应和引导经济全球化,维护多边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同时改革和完善国际经贸规则,以保障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他说。
优先保障就业
“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李克强说,近年来,在世界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中,中国经济之所以能保持平稳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包容性不断增强。
首先,坚持把就业置于发展优先位置,因为就业是包容性增长的根本。中国有9亿多劳动力,每年有1300万左右大中专毕业生,还有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向城镇转移。过去几年,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这四年来新增城镇就业5000多万人。有国际权威机构评估,中国的就业表现在全球位居首位。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厚植社会创业创新的沃土,取得的成效超出预期。自2014年提出“双创”以来,每天新增市场主体4万家,其中新登记企业1.4万户,即一年有500万左右新登记企业,而且企业的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颁布了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位列第22位,比2013年上升13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我们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比如像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单车,都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方式,促进其健康发展。”李克强说,在去年城镇新增就业中,新动能的贡献率占70%左右。
“在全球,中国是把第四次工业革命纳入进来最好的一个政府,但第四次工业革命也会带来一些颠覆性的影响,比如在就业和收入分配方面,中国是如何减少负面影响的?”在开幕式上,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在肯定中国政府的同时,也向李克强抛出了尖锐的问题。
李克强答道,我们不敢说自己做得最好,因为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月盈则亏”,我们始终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至于新一轮工业革命,总的来说,机遇大于挑战,但不是在每个领域、每个方面都是如此,天下事有利必有弊。
“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发展是否会导致失业?”李克强自问自答道,“这的确是个问题,在有些行业、有些领域已经发生了。”
他继而补充道,与此同时,新一轮工业革命通过“互联网+”、“双创”,也带来了像网购、快递、共享单车等新技术、新业态所创造的就业机会,且远远大于被机器人所代替的工作岗位。这只是一个结构转换,或者说是对人的技能培训的调整问题。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能更大程度上发挥几乎所有人的个性,并由此形成巨大的市场潜力,所创造的财富和增加的岗位必将远远大于失去的。
“施瓦布先生在开场白中说,现在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我想略做补充,快鱼一定会优于慢鱼,但我希望慢鱼能够加快速度追上快鱼,快鱼能够回过头来帮助慢鱼。”李克强说。(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