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中央企业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 月度效益创历史新高

日期:2017/07/25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上半年,中央企业生产经营稳中有升,收入利润双创新高,运行质量全面改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加快培育,社会贡献稳步增长,持续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在7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总会计师沈莹如是介绍2017年度上半年中央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中央企业生产经营稳中有升,收入利润双创新高,运行质量全面改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加快培育,社会贡献稳步增长,持续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在7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总会计师沈莹如是介绍2017年度上半年中央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

规模效益双快增长

沈莹表示,“规模效益保持双快增长,月度效益创历史新高”是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之一。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218亿元,同比增长15.8%,净利润5353.2亿元,同比增长18.6%。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各月效益均保持两位数增长,6月当月实现利润1596.7亿元,为单月利润历史最好水平。102家中央企业中,有99家企业盈利,48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10%,29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了20%。

沈莹说:“我们通过效益结构的分析,感到上半年的效益增长协同性和稳定性明显增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主业利润增长贡献进一步提高。央企利润有多种来源,但是代表核心竞争力和稳定性的还是主业利润。上半年,中央企业主业利润占总利润比重同比提高了4.8个百分点。

二是在效益增量拉动过程中,传统动能和新动能协同推进。不仅传统的石油石化、钢铁、煤炭等行业效益大幅回升,奠定了效益增长基础,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的效益都在持续向好。

三是规模效益的增长比较匹配。上半年规模增速是16.8%,同期利润增速是15.8%。“我们经常说,要看企业的发展质量,如果规模扩张不能带来效益的同步增长,说明运行效率有限。”沈莹认为,目前规模效益的匹配度在历史上都处于较好的位置。

她还补充道,利润、净利润、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增幅也基本匹配。利润的增长是15.8%,净利润增长是18.6%,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增幅是14.7%,这三个数据说明集团内部各类子公司的增长基础在增强。

三个“得益于”

具体有哪些因素拉动了央企规模效益的双快增长?沈莹将其总结为三个“得益于”。

一是得益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稳中向好。上半年国内宏观形势稳中向好,特别是PMI已经连续11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上,说明市场形势在转好。此外,包括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指标都好于预期。

“今年以来,我国采取了精准的宏观调控措施,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给实体经济的增长带来很好的支撑。特别是放管服的改革,降费减负的工作,以及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这些重大战略的实施,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沈莹表示,宏观形势为央企上半年收入利润双快增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是得益于中央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今年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央企业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工作任务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在去产能方面,上半年累计化解钢铁过剩产能595万吨,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659万吨,重组煤炭产能1300万吨;在开展“处僵治困”工作方面,一企一策制定“僵尸企业”处置和特困子企业治理工作方案,确保处置工作取得实效;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方面,中央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总体完成进度已超过50%,独立工矿区剥离办社会职能试点顺利推进。

此外,中央企业加大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领域的投资力度,其中,新能源、装备制造、科研、现代服务业投资占比提高了4.4个百分点;搭建双创平台500多个,建设“双创”孵化器和科技产业园区200多个,发起和参与基金超过200支,为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得益于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攻坚战顺利推进。今年以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按照2017年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方案,扎实推进58项工作措施,狠抓责任落实,经济运行质量全面改善。

具体包括:持续开展“成本管控、效益否决”专项行动,上半年中央企业成本费用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二季度增速比一季度放缓2.4个百分点,百元收入负担的成本费用同比降低0.1元;坚决推进“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工作,截至6月末,中央企业法人户数同比减少11%,87%的压减企业为3~5级企业;大力压降“两金”占用,督促企业加快清应收、去库存,上半年中央企业“两金”增速低于收入增速10.5个百分点,资产周转效率稳步改善;加强债务风险管控,强化资本约束,优化资本结构,稳妥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多数企业资产负债率稳步下降,偿债能力持续增强。

培育新动能

“中央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新动能的培育。要培育新动能就必须转变发展理念,依靠科技创新促发展。”沈莹介绍,近年来,国资委在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也十分显著。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今年1月,印发《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举措》,围绕加快创新发展、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创新环境等环节,推动形成一整套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3月,成立了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

其次,推动中央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组织和支持中央企业深入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大央企研发投入。目前,中央企业研发人员80.8万人,拥有国内研发机构3063个,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635个。

再者,促进技术与资本结合,5月16日,由航天科技所属航天投资发起的中央企业国创投资引导基金正式成立,总规模达1500亿元,首期募资1139亿元。中央企业国开创新投资基金也将于近期成立。目前,中央企业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蓬勃,目前已超过200支,中央企业创新发展基金系架构初步确立。

第四,搭建高水平双创平台。截至目前,中央企业搭建各类高水平“双创”平台518个,其中包括互联网双创平台、产业孵化平台、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基金等,切实推动中央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带动了全社会创新创业。

此外,为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国资委探索从考核和薪酬分配安排方面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包括对国有科技型企业增加股权、分红权等中长期激励,建立科研成果转化以后的收益分成制度等。

今年以来,中央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如中国商飞大型客机C919成功首飞,中船重工参与制造的国产首艘航母成功下水,中核集团“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穹顶吊装成功,中交集团承建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实现深海对接,中国中车集团研制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成功首发。这些成果的取得,标志着相关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取得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中央企业中有一大批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对央企的效益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拉动作用。比如,上半年重型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9%、订单同比增长46%等。”沈莹说。(夏小禾)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