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植保无人机“只赚吆喝不赚钱”?

日期:2017/08/14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在接受《机电商报》记者采访时,大疆农业团队市场推广经理高秀原表示,因研发投入周期长,植保无人机厂家尚未进入盈利期。未来,新疆以及东三省地区的大规模农田将是植保无人机的“主战场”。对植保服务来说,利润相对较高的“包工包药”模式将成为发展趋势之一。


过去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植保无人机保有量第一的国家。与此同时,盈利状况仍是行业最关心的问题。

在接受《机电商报》记者采访时,大疆农业团队市场推广经理高秀原表示,因研发投入周期长,植保无人机厂家尚未进入盈利期。未来,新疆以及东三省地区的大规模农田将是植保无人机的“主战场”。对植保服务来说,利润相对较高的“包工包药”模式将成为发展趋势之一。

尚未进入盈利期

在MG-1抢下近七成植保无人机市场后,大疆在去年年底发布了售价更便宜的升级版产品MG-1S,于2017年第一季度开始发货。MG-1S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售价为42000元人民币,如果配套电池充电管家,以及8至10块电池,全套价格近6万元。

和MG-1相比,MG-1S的价格已经有所下调,但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动辄数万的售价仍不是一个小数目。为此,大疆特意推出一系列金融服务项目,以帮助用户降低植保创业门槛。比如,自2016年年底开始,大疆与众安保险、农分期三方合作推出农业植保机分期购买服务。

尽管售价不菲,但考虑到前期投入巨大,销售植保无人机还远没有进入盈利期。“虽然我们去年才推出(首款)植保机,但在4年前,研发团队就已经介入这个领域,”高秀原称,这是一个需要慢慢培育的市场,小规模的厂家可能在研发阶段就已经难以支撑。

在她看来,农机不是一个“赚快钱”的行业,不仅研发投入周期长,而且对配套服务要求极高。目前,大疆已在全国建成11个备用机仓库,分布在农业大省的核心城市,并投放了逾700架MG-1S于仓库。

当机损发生后,符合条件的用户可就近免费获得性能完好的备用机继续作业。除了西藏等偏远地区,全国范围内大多数地区都能在48小时内收到备用机,且全部物流费用均由大疆承担。“随着今年作业季进入尾声,备用机数量不会再增加,”高秀原分析,“如果明年因技术提升而减少维修量,这部分的投入或许会有所减少。”

售后服务的规模效应可以摊薄企业的各项成本。对于大疆这样的龙头企业来说,尚能负担这笔开销,但对于规模较小的厂家来说,很难做到在全国范围内售货,自然更难提供配套的优质服务,熬过漫长的投入期。

更适用于大田作物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预计,到2025年农林植保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200亿元。而据中国农用航空植保协会调查数据统计,2016年全国仅有10%的植保队达到营收平衡。由此可见,蛋糕虽大,但未必好吃。

高秀原给出的数据显示,在大疆售出的植保无人机中,约7成购买者来自植保队。而植保队是否盈利,作业区域的选择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无人机的作业成本和作物种类、地形复杂程度、作业效率等因素密切相关。比如,水稻的作业成本高于小麦,而玉米长高后较难打药,成本就更高一些。再比如,黑龙江的农田面积大、转场少,每天能作业四五百亩,而在四川的山地,一天只能作业二百亩左右,作业成本就相对较高。

从应用效果看,植保无人机更适用于大田作物,如小麦、水稻、高粱、玉米、棉花、牧草等。但在实际推广中,作物高度并不十分适合无人机作业的果树也有不少成功案例。尤其是对目前较难盈利的植保服务来说,推广无人机数月便实现盈利的山西临汾市吉县算得上业内的一个典型样本。

据报道,吉县三面环山,80%的耕地种植着苹果树,是当地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苹果树林属于规模小、附加值高的农田,当地十几亩田地规模的农户,每年毛收入在10万元左右,而地形崎岖导致人力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吉县农民愿为每亩地支付20多元的高价,这几乎是新疆、河南以及东北地区农田的三至四倍,通常新疆农田每亩作业价格6~7元,东三省每亩价格不足10元。

当地农民算过一笔账,包括药物在内,无人机作业每亩地收费20多元,相比人力喷洒,平均可节约十几块,按一亩地喷洒5次计算,每亩能节省七八十元。这也是与农民合作的植保队,在吉县推广数月便盈利的重要原因。向当地农民提供植保服务的团队,组建于2016年,在2017年3月已经开始盈利。

然而,高秀原认为,决定市场需求的仍然是新疆以及东三省地区的大规模农田,“虽然高附加值的小规模农田利润高,但并不代表我们的主要作业对象是小型经济作物,未来市场需求主要还是集中在大规模农田”。

“包工包药”利润高

在大疆公开的植保作业案例中,主人公有毕业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90后新疆妹子,有从事安防行业顺带经营农资商店的东北小哥,有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就读的大四学生,也有家境贫寒、身残志坚的“农二代”。

和老一辈面朝黄土的务农人不同,在新一代的飞防服务队中,有很多具有创新精神的90后。这其中不仅有“农二代”,也有很多“外来者”。高秀原发现,年轻人和“外来者”对无人机的接受程度最高,其次是农资经销商,最后才是合作社和农业大户。

“我们一直在说服用户(植保队)和农资经销商进行更多的合作,但是农资经销商在这个行业待久了,还是偏保守一些,他们需要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高秀原坚信,农资经销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广渠道,未来在植保无人机用户中的占比将有所提高。

“现在在用户中‘占大头’的植保队,今后很可能转型,去做农资经销商的事情,或者农资经销商干了植保队的活儿,一旦互相介入,上手很快。”她所提到的两块业务的融合已经展现出一定的优势。

一方面,家庭成员中有农资背景的用户,有较多的客户积累,可以先在某个村子免费示范几十亩地,让农民看到飞防效果。然后,整个村子的人可能集体来谈合作。这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推广形式。

另一方面,据业内人士测算,一辆车能运输4台可折叠的无人机及配套充电设备,需要配置4至5名工作人员。按每亩作业收入8元测算,机损成本约2元/亩,人工2元/亩,汽车等运行成本2元/亩。如此折算,只提供植保服务,每亩盈利不过1~2元。

但倘若将“农资+服务”打包卖,因为农资环节的利润弹性比较大,盈利就更为可观。对农资经销商来说,提供配套服务也是不错的促销方式。“主要靠农资赚钱,只需要收很低的服务费。”高秀原判断,“包工包药”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夏小禾)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