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CWP2017盛大开幕 助力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日期:2017/10/23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10月16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全球风能理事会和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五大权威机构联合主办的2017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17)在京启幕。

10月16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全球风能理事会和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五大权威机构联合主办的2017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17)在京启幕。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姚兴佳、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荷兰驻华大使高文博、英国驻华公使罗廷等领导在会上致辞。

丹麦能源署副署长Stig Uffe Pedersen、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Steve Sawyer、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副总经理毕亚雄、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国际能源署研究员Heymi Bahar在会上作主旨发言。

CWP是中国风电产业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也是本年度全球最大的风电专业展。今年CWP迎来了十周年,期间一场由百余名演讲嘉宾和数千名国内外参会代表共同参与的风能盛会,将在北京刮起一股清洁之风。

聚焦数字化

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加强目标引导、规划引领、电力送出和消纳、健全规模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并随文公布了2017—2020年风电和光伏的年度新增建设规模方案。

根据方案,风电和光伏的年度新增建设指标均在2000万千瓦以上。据此计算,到2020年,风电累计装机将达到2.8亿千瓦,光伏则接近1.64亿千瓦,远远高于“十三五”规划设定的目标。

这无疑为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2017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产业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光伏,新增装机达到2440万千瓦。但由于2017年度开发建设方案一直未公布,曾引发业内担忧。《意见》的下发,既指明了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也反映出国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决心。

与此同时,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另一则通知也值得关注,即《关于开展风电平价上网示范工作的通知》,其主要内容是政府保证不限电,上网电价按照项目所在地的火电标杆电价执行,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开展示范。这意味着,我国风能行业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即将迎来平价上网时代。

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对于行业企业在风能智能化、数字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CWP2017以“风能的数字化时代”为大会主题,重点讨论如何着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立多元供应体系,如何从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发展思路,转向清洁无污染的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如何以能源互联网发展和新一轮电改为契机,建立适应于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和体制等。

为突出大会主题,本届大会还设置了创新剧场,来自中国及全球领先的行业企业展示和介绍了业内顶尖的前沿产品与技术,并且,多位全球风能企业CTO还受邀畅谈了未来风电以及现代风电前沿技术等。

除主题论坛外,本届大会还设置有企业家论坛,以及与海上风电、风电场运维、风电场微观选址、风电机组、分散式风电与微电网等有关的市场论坛和技术论坛,以期带给听众不一样的思想碰撞。

喜迎十年庆

值得一提的是,与大会同期举办的北京国际风能展,今年迎来了十岁生日。

十年来,中国风电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技术能力等各方面都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十年来,CWP得到国内外参展企业和参会代表的支持和信赖,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风能年度盛宴。

中国风电市场的蓬勃发展,为国内外风电厂商及其它相关行业带来巨大商机,因此全球相关企业都在关注中国市场,也希望借助CWP这一平台收获资讯和商机。可以预见,本届展会将再次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风电专业展会。

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举办的同时,2017中国光伏大会暨展览会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举办。一场可再生能源的盛会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聚焦中国能源革命的未来。

今朝我看十年,明日共听未来。展望下一个十年,我们期待风力发电能在电力消费结构中占据更大份额;期待风力发电在环境保护和就业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期待风电企业稳健成长,让技术进步得更快,让产业发展得更强!(何  珺)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

梁志鹏

风电率先摆脱社会补贴

过去五年,风电产业取得快速的发展和成长。2012年,中国风电总装机容量约是6000万千瓦,到2017年已经接近2012年的3倍。而全球的风电产业也取得了重大进展,2012年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是2.8亿千瓦,现在已经超过5亿千瓦。同时,风电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步。从简单的技术所带来的外在特性来看,过去的风电叶轮直径80米左右,现在已经达到了110米左右;而风电塔筒的高度也从过去的80米,现在可以做到120米,甚至140米的高度。可以用于海上风电的5兆瓦机组,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国际上其他国家,都已经在大量使用,还有一些企业在研制10兆瓦级风电机组。可以说,这一些技术的进步直接带来了度电成本的降低。风电在过去被认为是一种昂贵的能源,但是现在,它在很多地方已经是价格最低的一种新能源。

然而,风电产业发展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一是限电问题,二是风电价格还是比较高。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第一,就要解决限电问题。今年以来中国有关政府部门、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还有广大电力用户都把消纳利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第二,风电在新能源当中率先摆脱社会补贴。风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需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模式,在新能源当中率先摆脱社会补贴。第三,就是要更好地落实支持风电发展的有关政策。一是要按照放管服的要求优化政府服务。二是改善我们公共服务,主要是电网企业在接入和运行方面的服务。三是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支持风电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四是更好地落实保障性收购的政策。五是在推进技术的同时减少一切非技术成本,使中国的风电成本快速降低。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

姚兴佳

助力风电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十年来我国能源转型的进程不断加快,作为重要推动力量的风电产业也取得了引领全球的发展成就。2008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只有1200万千瓦左右,上网发电量仅为120多亿千瓦时,在全部发电量中的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到2016年底,我国风电的装机规模已经达到了1.69亿千瓦,发电量为2410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4%,电力消费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与此同时,业内还培育出了一条完善的产业链,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走在世界前列,设备出口30个国家和地区,风电在拉动投资、带动就业等方面的效益日益显现。

作为行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的规模和影响力也得到质的提升,成为全球三大顶级风能展会之一。2008年,首届CWP的参会和参展人次只有1.5万,展馆面积也仅有1.6万平方米。根据组委会的初步统计,今年的参会和参展人次将达到3.6万,展馆面积也扩大到5.5万平方米,共有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家企业参展,覆盖了风能开发和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条。

在每年的大会上,我们都会根据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主题论坛的形式对政策、市场、技术等方面的热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希望为相关问题找到破解之道,让全行业在下一步发展方向上形成共识。今年,基于数字化技术将成为未来风能发展的主推动力,组委会将“风能的数字化时代”定为本届大会主题,期待通过与会专家的共同讨论,探索出一条依托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风电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

Steve Sawyer

中国是全球风电主要增长级

从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前十名来看,中国、美国、巴西已经进入到前十的行列,印度也在持续增长。其中,中国的风电装机量在全球的占比已经从2006年3.3%增长到现在的34.7%。在年度新增容量排名前十中,中国仍然排在首位。2006年,中国的新增容量只占全球的6%,但是现在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

从按地区分的年度装机量看,在过去的四五年中,亚洲一直都是发展最蓬勃的地区,拉美的发展势头也很好,但在2016年有短暂下滑,主要是因为当地经济受到影响。此外,南非也有一些发展项目,但由于经济和政治原因可能会遇到发展的障碍。

数字化将在电力交易市场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有了数字化之后,风电或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渗透率会更高。储能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的内容,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如果我们能够实现更多的数字化,也许在未来就能提供更多相关的储能。

回顾2016年,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3吉瓦,欧洲的表现也出乎意料地好,此前发展相对较缓的美国和拉丁美洲在过去一年里有一些复苏的迹象,但非洲和太平洋地区一直以来在这一领域都不是很强劲。共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00兆瓦。不过,对于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变数很多,目前还很难确定。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武  钢

数字化催生风电产业新变革

30年前,中国风电刚开始起步,赶上了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当风电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又赶上了全球能源转型变革。

在管理理念上,数字化时代更注重体验、互联和平台。如何理解体验?这是一种对客户价值认知的变化。具体来说,过去,企业发展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但现在要时刻关注客户需求。

所谓互联,指的是企业开放心态,主动与世界和社会相连。个人、部门甚至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只有互联互通,才能打造更强大的平台,拥有更好的基因,进而做得更好。

要努力改变工业时代“金字塔”式的管理架构,尽可能实现平台化、扁平化。企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要尽可能创造更多的平等伙伴关系,为一线赋能,让离客户最近的员工有主动权,激发创新能力。

在人才结构方面,随着风电产业专业化、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对知识型数字化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会大幅提升。

在数字化时代,风电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何方?宏观上讲,要实现能源互联网和多能互补。并借助数字化预测,实现负荷与电源的统一管理。最终,通过数据驱动创新,实现共享、融合和跨界。

微观上看,要实现行业全面数字化,从数据定义、标准、质量等方面入手,这是数字化的基础。其次,企业要根据业务架构梳理数据架构,搭建数据架构与分析平台,将现场运营数据,研发数据等各类数据有机分析,根据市场需求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此外,软件化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要通过软件实现数据管理,比如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促进业务逐步智能化。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毕亚雄

致力成为海上风电引领者

新能源发展正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能源的发展趋势是清洁、高效和可持续。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大势所趋,所以能源发展的轨迹和规律是从高碳走向低碳,从低效走向高效,从污染走向清洁,从不可持续走向可持续。

清洁能源中长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水电到2050年将基本开发完毕,因为三峡集团的第一主业就是水电,所以我们一方面为自己找一个截止日,另一方面也要找一个新方向,那就是新能源。

三峡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公司,并致力于成为中国海上风电的引领者。集团公司提出将新能源业务作为第二主业打造,确立海上风电引领战略,按照“立足福建、辐射两端、布局全国”的原则,加强资源储备,推进规模化集中连片开发。前年,我们收购了德国WindMW公司28.8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80%股权,是德国目前在运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之一。另外,我们在福建、广东、山东、辽宁等地累计获取资源超过1100万千瓦,为规模化集中连片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和大家一起探讨几方面的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国家规划对地区布局的指导作用,推动国家规划落地,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二是国家和地方在研究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应符合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生产消费方式转型的方向,注意打破行业及地方小区域壁垒;三是大力推进电源、电网间在技术层面及产业链相关方之间的协同协调,促进安全技术措施、技术经济措施的快速进步;四是强烈呼吁加强市场监管,按照规划“校准”行业发展方向,监督产业各方、各环节都要合规运行,依合同守信用。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