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盈利后的极飞 下一个增长点在哪儿?

日期:2017/11/06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在9月份的时候,极飞开始实现了微微的盈利。”10月30日,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CEO彭斌在新产品发布会上透露了这一消息。对于眼下还处于“烧钱”阶段的无人机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个令人兴奋的消息。

“在9月份的时候,极飞开始实现了微微的盈利。”10月30日,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飞”)CEO彭斌在新产品发布会上透露了这一消息。对于眼下还处于“烧钱”阶段的无人机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个令人兴奋的消息。

极飞成立于2007年,是世界领先的农业科技公司和商用无人机制造企业,下设极飞制造、极飞农业、极飞地理和极飞学院等子公司。

彭斌介绍,极飞从2013年开始涉足农业,除了位于广州的极飞总部,最先是在新疆设立了第一个极飞全资的基地作为试点,然后将新疆模式复制到河南,2016年又在浙江成立了极飞地理,2017年起将业务延展至海外。目前,极飞已在中国29个省份和日本、澳大利亚等其他6个国家设有运营机构,并参与多个国际性的农业自动化科研项目。

事实上,因研发投入周期长,加上对配套服务要求极高,眼下农业无人机行业整体尚未进入盈利期。对于极飞的盈利,彭斌的解释是,盈利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服务,二是设备销售。极飞的主体盈利是针对硬件销售的。

他还谈到了如何衡量客户是否盈利,“我们的客户里,有六到七成在今年一年内就把设备钱挣回来了,这算不算盈利?虽然钱都花掉了,但是他获得了一款设备,他说不算,这是没有算设备的折旧费用和相关的钱,但按财务体系来说,他是挣钱的。”

“如果一台收割机能在两年内把购机成本收回来,我们认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融资租赁的生意,按照这个逻辑,今年大部分做服务的人都挣钱了。”彭斌认为,如果服务收益和设备销售额的比例能达到1:2,就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

他将这一比例作为衡量服务团队是否健康的指数。“如果我卖十万元的设备给你,你一年能收回五万元,两年收回十万元,就说明他用起来了,是一个很良性的健康的生意。”他举例道。

根据彭斌提供的数据,截止今年9月,极飞在设备方面的销售额已经超过2亿元。他大致估算,从设备销售额看,今年农业无人机在国内总共有5亿~6亿元的市场额度,预计极飞到年底前能拿下3亿元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2017年全年极飞将在去年4700多万元营收的基础上,实现6倍以上的增长。

谈到农业无人机和传统农机(如拖拉机等)的比较,彭斌表示,没有一种工具是万能的,但目前在农田管理方面急缺优秀的工具,而无人机的优势正在于此,尤其是在农药喷洒环节,其最大的优势是无需和地面直接接触。

“确实眼下还存在部分地形不适用、续航能力不足、自动化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能不能实现100分?我认为没必要,收割机也只做到了60%,如果无人机能在管理环节占有六成市场,可能就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了,”彭斌对此很是看好,“保守估计,明年(极飞的设备销售额)还将增长4倍。”

在10月30日的发布会上,极飞展示了三款P系列植保无人机,包括P30 2018、P20 2018和P10 2018。三者在产品定位上明确区分,能适应不同农田环境,满足更多用户的植保作业和设备需求。其中,P30 2018款植保无人机成为本次发布会最大亮点。结合农业AI引擎和两大服务平台的应用,有望进一步降低无人机技术在农村普及的门槛,触发植保无人机产业的大规模爆发。

“从2015年极飞无人机下农田至今,我们在中国的作业面积大约是1500万亩次,其中今年大概是1200万亩次,前两年合在一起是200多万亩次。”基于这些作业数据,彭斌还分享了两个颇具分析价值的饼图。

第一张“极飞农业作业农田规模分布(地块数量)”图显示,在总共约24万块作业地块中,面积小于10亩的地块占41.9%,10~50亩的占40.7%,50~100亩的占10.5%,而100亩以上的只占7%。由此可见,大部分作业地块都是小块农田,这是符合中国农业现状的。

但随后展示的“极飞农业作业农田规模分布(面积)”图表明,虽然单块面积小于10亩的地块数量占到41.9%,但其作业总面积只占5%,而10~15亩的则占28%,50~100亩的占21%,大于100亩的占46%。这意味着,大部分的服务还是针对大田作业。

为了解决农村知识流通难、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极飞还成立了极飞学院,它不仅是一个培训无人机操作员的机构,也是一个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搭建的知识分享平台。

“自2016年10月上线一年来,至今已有55861人注册过极飞学院,其中有部分参加了实名制的考试。”彭斌紧接着分享了一个柱状图。该图显示,参与考试的选手约占注册总人数的一半左右,以90后为主。80后和90后总加起来,占参考人数的七成左右。

“80后和90后成为农业无人机的主要用户,可见有大量的年轻人进入了农业,”这和人们印象中的传统农业完全不同,但却是彭斌在实践中真实感受到的,“我在田间地头看到操作无人机的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从反面看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目前中国农业大部分的从业人员还是60后和70后,所以说,这个市场才刚刚开始被激发。”

“60后和70后可能还处在观望阶段,但他们是未来农业无人机增量市场很重要的一个中坚力量。”彭斌预测,一旦极飞学院的用户中出现大量的60后和70后,这个市场将真正爆发,大量的无人机将走进农业的千家万户。

他提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两年前,农户还只能接受无人机在农田里做演示,而现在,农户开始主动谈价。“现在价格都很高,技术还没做好,门槛太高,或是运输途径太长,远程调度不够优化,尽管如此,只要有人愿意跟你谈价格,就说明有价值。”彭斌分析,和未来的市场容量相比,眼下农业无人机只占据了1~2%的市场,两三年后,这个数据将会井喷。(何  珺)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