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印发新版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
10月30日,《机电商报》记者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印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的通知,共提出174项优先发展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是指能够在多个行业或领域广泛应用,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产生影响和瓶颈制约的技术。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由于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难度大、周期长,特别是在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核心元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已成为制约我国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瓶颈问题,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是加快提升产业技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011年,工信部发布《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工信部科〔2011〕320号)以来,分别于2013年、2015年两次对相关技术内容进行了修订,以引导和支持相关行业和企业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发应用共性关键技术。指南的发布,在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等关键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围绕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组织研究了对行业有重要影响和瓶颈制约、短期内亟待解决并能够取得突破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通过研判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共提出优先发展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174项,其中,原材料工业53项、装备制造业33项、电子信息与通信业36项、消费品工业27项、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25项。以原材料工业为例,该类别又细分为钢铁13项、有色金属13项、石油化工12项目和建材15项。
记者对比2015年版指南发现,最新版指南将优先发展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项目总数减少了31项。其中,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减少了23项,装备制造业减少了16项,电子信息与通信业减少了3项,消费品工业项目数保持不变,而原材料工业增加了11项。(夏小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