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柳工:构筑国际化人才高地

日期:2017/11/06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10月28日,在“柳工杯”全国第三届工程机械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期间,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郑津接受了《机电商报》记者采访,谈到了柳工的经营状况和人才战略。他对四季度的工程机械行业表示看好,并强调了在国际化战略中人才的重要性。

如果说领先的技术和产品是企业崛起的驱动力,那么,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则是确保动力不熄火的关键因素。

10月28日,在“柳工杯”全国第三届工程机械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期间,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总裁郑津接受了《机电商报》记者采访,谈到了柳工的经营状况和人才战略。他对四季度的工程机械行业表示看好,并强调了在国际化战略中人才的重要性。

工程机械持续回暖

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依然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喜报连传。1—8月,工程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7%,利润同比增长638.9%,在机械工业13大行业中位列前茅。

其中,挖掘机的表现尤为突出。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分会行业统计,1—9月纳入统计的25家挖掘机主机制造企业,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10.19万台,同比增长一倍。国内市场销量9.53万台,同比增长109.5%;出口销量6607台,同比增长22.5%。

作为工程机械领域的龙头企业,柳工今年的业绩也颇为亮眼。“柳工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4346.41%;实现营业收入81.2亿元,同比增长61.49%。分产品类别看,装载机、挖掘机两大类产品销售比较突出。”郑津表示。

“2017年市场整体回暖是在预期之中的,而挖掘机‘迅猛回暖’的态势是出乎意料的。” 郑津分析,在持续了四五年的下滑调整之后,工程机械行业供给端和需求端边际变化带来再平衡。在供给侧,主机厂商产能逐步收缩,信用风险得到了控制;在需求端,客户设备淘汰更新,施工企业“外走”,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铁路行业持续增长。

谈到未来行业走势,他预测,四季度工程机械行业将稳中有升,租赁行业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主要原因是大型施工央企采用轻资产战略,即由原来的简单设备采购转变为设备租赁运营模式。此外,考虑到各厂商收紧信用政策以规避风险等因素,主机厂商也不会出现爆炸式增长。

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全球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展开,海外市场成为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深耕的重要板块。在柳工此前对外发布的蓝图中,“2020年海外收入占比将达四成”是一项重要的规划。事实上,目前这一占比已经超过30%。

郑津认为,未来几年的市场环境将有利于柳工最终实现这一目标。因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深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工程机械行业企业会迎来更多机遇。与此同时,柳工将继续加大对产品技术开发的投入,并加强对产品服务的管控,这都将促进目标的达成。

国际化人才需求迫切

随着国际化业务的推进,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显现。郑津表示,柳工作为国际化战略的先行者,较早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打造适应并能提升“一带一路”进程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为此,柳工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措施。

首先,定义了柳工国际化人才标准,从技能、智力、心理、社交四个方面确定能力要求;其次,增加国际化人才盘点机制,从潜力、准备度两个维度鉴别公司内部员工,优选人才;再者,建立了欧洲、印度区域总部,统筹、管理、输出各区域的岗位能力需求;最后,分类开展国际化人才培训项目,通过轮岗、培训、项目锻炼等多种形式,快速培养国际化人才。

“除了以上措施,我们每年还会组织中国员工与海外员工相互学习,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郑津表示,目前公司管理层基本都能用英语进行沟通,甚至能和外籍领导、同事汇报交流工作。而且,长期在柳州为公司服务的高级别外籍人员(专家)有20余人。此外,柳工在欧洲、南非、亚太、中东、北美、拉美、俄罗斯、波兰和印度还有2000多位外籍员工。

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拥有开放、包容且尊重人才的氛围。在人才引入方面,柳工实行公司内部发展与外聘协同开展的策略,通过人才的分层分级和人岗匹配原则,确定具体岗位的人才实现方式。一方面,公司有健全的人才培养和调配体制,鼓励员工在不同岗位上锻炼能力,开阔视野,纵向和横向丰富自己的职业经历;另一方面,外聘人才对公司业务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数量约占员工总数的20%。

郑津特别介绍了柳工的分层分级培养机制。针对经理人员,充分识别他们的待发展能力现状,采取分层分级的辅导、行动学习、轮岗等培养方式,提升其领导力、管理能力及专业能力;针对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深化公司业务职能线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制定专项培训计划,重点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针对技能工人,以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企合作办学、新型学徒制培养为核心,通过导师带徒、项目锻炼、理论与实操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水平。

众所周知,在部分国际先进技术的研发领域,例如液压、动力等,国外工程机械巨头长期占据重要位置。为进一步实现产品技术自有化,近年来柳工一直致力于掌握拥有自主专利的技术,打造工程机械行业的技术核心研发团队,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同时,健全完善从技能能手、技能专家、技能大师到工匠、大工匠的职业生涯激励机制。(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