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中国大企业“成长的烦恼”

日期:2018/09/10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综观中国企业500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企业500强发展的速度效益型特征仍然较为明显。与世界大企业相比,我国大企业在核心技术、标准制定、品牌形象和产业链的控制力等方面尚存在一些明显的差距。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课题组近日就当前中国大企业成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该课题组指出,我国大企业正面临国际自由贸易转向抑制出口增长、部分发达国家对我国企业技术追赶进行严厉打压、规模扩张偏好影响企业做精做优做强、技术创新竞争力不强、国际化程度仍明显落后于世界大企业平均水平等5个方面的挑战。

综观中国企业500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企业500强发展的速度效益型特征仍然较为明显。与世界大企业相比,我国大企业在核心技术、标准制定、品牌形象和产业链的控制力等方面尚存在一些明显的差距。

“当前我国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明显变化,企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面临新问题新挑战。”课题组指出,首先,国际自由贸易转向对出口增长的抑制。从2001年到201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世界第七跃升至世界第二位,目前已超过12.7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3左右,占世界经济比重从4.2%提高到15%。在对外贸易方面,201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41045.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2.8%,已升至全球第一位。

为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支持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全球经济和贸易稳定发展,是我国政府长期以来的基本立场。但去年以来,国际贸易环境出现重大变化。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国际自由贸易政策的转向,显然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巨大挑战,贸易保护与贸易战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减少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的需求。因此,我国大企业必须高度警惕与防范国际自由贸易政策转向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并制定好相对应处置预案。

挑战之二,一些发达国家对华技术打压对我国大企业技术追赶形成阻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推动技术创新与技术追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部分领域实现了由技术追赶向并跑或领跑的可喜转变。随着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不断缩小,欧美国家的技术优越感逐步丧失。

为继续长期保持技术优势,某些国家开始对我国实施长期的技术控制,少数欧美学者与政府幕僚开始鼓动本国政府加强对本国企业、科研机构与个人向中国转移技术的管制,以严格遏制中国企业从境外获得升级所需要的先进技术。

课题组分析,“中兴事件”的发生,虽有其偶然性,但也有其必然性。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大幅落后并受制于人的客观事实,也反映了美国对中国企业技术进步的焦虑,充分体现了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所采取的技术遏制态度。

事实上,长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在高精尖技术领域对我国采取了严格的管制措施,禁止向我国输出高精尖技术。而今年以来的新变化,则反映了一些发达国家欲对我国企业技术追赶进行更为严厉且直接打压的政策取向。

挑战之三,规模扩张偏好影响企业做精做优做强。从中国企业500强企业与世界企业500强、美国企业500强收入与资产增长角度看,我国大企业对规模扩张的偏好较为明显,相当一部分中国大企业都倾向于继续优先做大企业规模。

课题组指出,虽说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阶段,中国大企业倾向于快速做大规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过于追求规模的扩张,可能会给企业持续发展带来以下不利影响:一是导致企业陷入战略迷失,对企业来说,其终极战略目标应该是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而不是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张。二是分散企业有限资源,导致企业无法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本积累,从而弱化企业在相关方面的竞争实力。三是在规模扩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可能迫使企业提高资产负债率,从而推升企业财务风险。四是出于快速扩张而进行的大量并购重组,可能会带来后期的整合风险,给企业持续稳健增长埋下重大隐患。

因此,从稳健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大企业应当转变规模扩张偏好,严格控制经营风险,将更多精力与资源投入到企业做精做优做强,以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的高质量增长。

挑战之四,技术创新竞争力不强。近年来,中国企业500强的研发强度呈现不断提高的态势,但与国际大企业相比仍明显偏低,难以对高质量发展形成有力支撑。《2017全球创新1000强》报告显示,中国的113家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2.34%,远低于357家美国大企业的6.55%,也明显低于德国企业(4.32%)与日本企业(3.99%)的水平。在创新产出质量方面,中国企业500强也远远落后于国际大企业。2018中国企业500强发明专利占比为34.6%,而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企业发明专利的占比高达90%以上。

这意味着,大量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行业基础性技术,都掌握在欧美国家企业手中,我国企业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自主性差,产业持续稳健发展的技术基础并不牢固。

挑战之五,国际化程度仍明显落后于世界大企业平均水平。2018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只有15.80%,不仅远远低于2018世界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61.91 %,而且也低于2017发展中国家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37.32%。2018中国100大跨国公司中跨国指数在30%以上的只有24家,达到2018世界100大跨国公司平均跨国指数的企业只有2家,达到2016发展中经济体100大跨国公司平均跨国指数的企业也只有16家。

课题组认为,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的海外资产、海外营业收入、海外员工的比例都亟需提高,海外经营业绩也亟待改善。2018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的入围门槛只有72.22亿元,而2018世界100大跨国公司高达2776.56亿元;2018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的平均海外资产比例只有18.79 %,而2018世界100大跨国公司高达62.15%;2018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的平均海外营业收入比例只有20.86 %,而2018世界100大跨国公司高达64.93%;2018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的平均海外员工比例只有9.76%,而2018世界100大跨国公司高达58.65%。

基于上述问题,课题组就进一步促进中国大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全力聚焦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突破,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大力发挥平台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积极应对贸易挑战,争取更大国际市场发展空间;顺应信息化发展大势,探索企业发展新模式;构建自主全球价值链,强化风控与合规管理;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带领企业更快更好发展。(何  珺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