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韩正:中国与东盟迈向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日期:2018/09/17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第十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于9月12日在广西南宁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第十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于9月12日在广西南宁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恰逢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15年,韩正总结了15年来双方合作的累累硕果,强调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将为包括东盟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新的更大机遇。同时,他还提出了加强战略对接、促进贸易和投资合作、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进互联互通合作、深化创新合作、密切人文交流合作等6条建议。

15年合作硕果累累

韩正指出,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15年,是友谊之树根深叶茂、互利合作硕果累累的15年。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双方弘扬丝路精神,在携手构建理念共通、繁荣共享、责任共担的命运共同体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在战略合作方面,中国始终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东盟国家将中国视为值得信赖的伙伴。中国—东盟关系经受住了时间考验,已经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

在开放合作方面,中国率先同东盟商谈并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东盟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优先方向和重要伙伴。中国连续9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7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额累计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4000余家,雇佣当地员工30多万人,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在人文合作方面,双方成功举办了科技、文化、海洋、教育、旅游等主题年活动,今年又启动了中国—东盟创新年。去年双向人员往来近5000万人次,双方互派留学生超过20万人。中国在东盟国家设立了6个文化中心、33个孔子学院、35个孔子课堂。

韩正说,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积极为世界繁荣稳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今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习近平还宣布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一系列重要举措。8月27日,习近平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同沿线国家谋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将为包括东盟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新的更大机遇,中国欢迎东盟国家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愿同东盟分享经济发展成果。”韩正表示,中国愿与东盟发展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把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打造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

打造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和东盟正在携手迈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新时代。中国愿与东盟一道打造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迈向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韩正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战略对接。中国愿同东盟一道,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共同体建设深入对接,同时与东盟各国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有机衔接。共同落实好以政治安全、经贸、人文交流三大支柱为主线、多领域合作为支撑的“3+X合作框架”,推动双方关系提质升级。加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加快制定《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

第二,促进贸易和投资合作。中国愿充分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的作用,扩大从东盟国家进口。中国继续鼓励本国企业扩大对东盟国家投资,同时也欢迎东盟国家企业到中国投资。中国愿与东盟继续秉持互利共赢原则,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全面生效,加快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

第三,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东盟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拥有大量优势产能和性价比高的装备。中国愿与东盟国家一道,落实好《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打造融合度更深、带动力更强、受益面更广的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双方应在人才、信息、海关、税收、金融、认证等方面为产能合作提供支持。充分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专项贷款等机构和平台的作用,对优质产能合作项目提供优先支持。

第四,推进互联互通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中国愿同东盟一道,共同落实好《中国—东盟关于进一步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的联合声明》,推动实施一批陆上、海上、天上、网上互联互通重点项目。加快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铁路、中泰铁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及其南向通道等项目建设。

第五,深化创新合作。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主题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中国愿与东盟共同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着力构建区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大力开展科技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为本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和智力支持。

第六,密切人文交流合作。中国愿与东盟各国在相互尊重文化多样性和社会价值观的基础上,深化文化、教育、卫生、旅游、青年、媒体、体育等领域务实合作。(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