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史仲光:2020年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将达300万人

日期:2018/12/13   来源:   
  摘要: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不仅要依靠掌握核心技术的科研人员,还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生产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为指导单位,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办的“华中数控杯”全国机械行业第二届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于2018年12月1—4日在沈阳举行。

在竞赛期间,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史仲光接受《机电商报》记者的采访。他表示,中国是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最快的国家,已连续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人工智能的兴起,促使多个行业迎来高速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把对技能工人的要求提到了新高度。预计至2020年,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将达到300万人。

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史仲光

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史仲光

《机电商报》: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人才供需状况如何?

史仲光:近年来,我国迅速成为工业机器人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已连续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17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消费总量为14.1万台,国产机器人在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市场中的占有率为26.8%。2017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78万台,预计到2020年,年产量将突破10万台。

蓬勃发展的市场对人才提出更为迫切的需求。特别是汽车、3C产品、冶金及化工等行业,目前已经成为工业机器人最重要的应用领域,由此也对产业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计至2020年,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将达到300万,2025年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到450万。

本届竞赛正是基于此前提,在行业广大企业、院校的倡议下积极筹办的,同时这也是对去年举办的全国机械行业首届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竞赛的延续。

《机电商报》:在政策方面,我国对培育产业技术工人有哪些引导?

史仲光: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不仅要依靠掌握核心技术的科研人员,还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生产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

《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明确提出“提高生产一线职工对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的操作使用能力和系统维护能力”,“加强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在相关专业教学中强化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内容”等具体要求。

2017年2月发布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18年3月,《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提出,要完善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增强技术工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激发技术工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018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采取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方式,大幅提升职工技能水平。

《机电商报》:举办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竞赛有哪些意义?

史仲光:本次活动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等文件精神,为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系统集成商和应用企业培养急需人才,选拔大批适应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高技能人才,促进和引导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建设,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而设立的。

本届竞赛是继2016年3月工业机器人两个职业技能标准全国发布、首届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竞赛后的又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推广标准和贯彻标准的具体活动。两个职业的技能标准充分考虑了技术发展和产业机构变化对职业的影响,对制造和应用企业相关人员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都作了明确规定,以此作为相关人员职业能力水平评价规范。(何珺)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