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2018年电网侧储能大规模爆发

日期:2019/02/25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从2011年张北风光储输示范项目开始,电网公司从未停止对储能技术路线、应用场景以及模式的探索。在动力电池扩产能导致电芯成本大幅下降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拐点已经到来。

“2018年,在电网侧储能大规模爆发的带动下,储能市场呈现转机”。近日,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对外发布了其对2018年储能产业的总结与回顾。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刘为认为,在可再生能源没有出现“阶跃式”发展之前,在电力市场化改革刚起步的阶段,未来1~2年储能的发展路径对市场格局的重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球储能发展提速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球累计投运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达到4868.3兆瓦/10739.2兆瓦时,功率规模同比增长65%,发展提速。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一些新兴市场的崛起推动了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除了中国,韩国在多项政策的激励下,储能市场高昂奋进,夺得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的头把交椅。在储能系统成本持续下降、用户电价持续增高等多因素的驱动下,2018年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用户侧储能市场也吸引了大批美国、中国等海外储能系统供应商和项目开发商的入驻。

谈到中国储能市场时,刘为指出,2018年,中国累计投运储能项目规模为1018.5兆瓦/2912.3兆瓦时,是2017年累计总规模的2.6倍。“2018年,电网侧储能当数中国储能产业发展的关键词”。刘为表示,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储能项目数据库的统计,2018年中国新增投运(不包含规划、在建和正在调试的储能项目)的电网侧电化学储能规模206.8兆瓦,占2018年全国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规模的36%,占各类储能应用之首。

在他看来,电网侧储能规模的爆发是偶然,也是必然。“江苏率先发布百兆瓦级储能项目招标的起因固然是火电机组退役、夏季高峰用电以及高层推动等多个偶然因素碰撞的结果,但电网公司的兴趣被全面激发则存在必然性。”他指出,从2011年张北风光储输示范项目开始,电网公司从未停止对储能技术路线、应用场景以及模式的探索。在动力电池扩产能导致电芯成本大幅下降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拐点已经到来。

可以看到,2018年,江苏、河南、湖南、甘肃以及浙江等省网公司都相继发布了百兆瓦级储能项目的采购需求;据初步统计,近期规划/在建的电网侧电化学储能总规模已经超过1407.3兆瓦时。

“随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经理寇伟的上任和国网1号文的发布,电网侧储能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方向性指导,预计未来1~2年电网侧储能还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刘为分别从技术、运营模式、市场机制3个方面,阐述了储能在电网侧快速应用对整个储能产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技术上,由于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电力系统用储能系统定义的参数或开发专用储能产品,传统的(动力电池的)测试评价体系不能客观反映电力系统对电池技术的真实性能参数要求,随着首批电网侧储能项目投运以及相关测试评价体系的完善,未来电网侧储能项目的招标有望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更明确的技术门槛和需求,带动储能系统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性能。

在运营模式上,目前国内电网侧储能项目大多引入第三方主体(电网系统内企业)作为项目投资方,负责项目整体建设和运营,储能系统集成商和电池厂商参与提供电池系统,电网企业提供场地并与第三方签订协议,协议明确定期付费标准或按收益分成方式付费。作为运营方,电网已经开始关注储能的多重价值实现,有利于倒逼储能各类管理与价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在市场机制上,国际市场中,由于各国电力市场结构以及电力市场自由化程度的不同,对电网公司拥有储能资产存在争议。我国正处于电力市场改革的起步阶段,电网侧储能项目的投运有助于探索和明确储能的属性,界定各个市场角色的界限,保证“过渡期”的充分有效竞争,使储能的应用与电力市场化应用高度融合。

火储调频市场竞争加剧

“作为最早出现商业模式的市场,全球范围内调频辅助服务领域的储能应用进展不大,已开发市场的‘天花板’效应已经显现”,刘伟表示,“南澳Tesla100兆瓦储能项目的实践经验说明,最早进入市场的玩家才有钱赚,后进入者只能寻找新市场进行区域复制”。

在他看来,相比国外,国内储能应用于调频辅助服务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机遇来看,在电改的大背景下,东北、福建、甘肃、新疆、山西、宁厦、京津唐、广东、安徽、河南、华北、华东、西北等地区都相继出台了辅助服务市场相关文件,鼓励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独立辅助服务提供商等投资建设电储能设施参与调峰调频辅助服务。

从实际效果来看,除了为业内熟知的山西“按调频里程和调频性能补偿机制”对储能的推动作用显著外,广东省也在新设计的调频市场规则中,合理地借鉴了华北调频补偿机制以及美国PJM的市场规则,即放弃原有依电量结算的方式,采用按照调节里程加调节性能计算补偿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储能进入广东调频市场。从2017年年底模拟运行阶段的调频市场规则颁布后,广东省内发电企业已经签订了6个火储联合调频项目合同。

从挑战来看,首先,政策的推动带动了国内众多企业进入储能调频市场,除睿能、科陆等企业外,欣旺达、北控、智中、海博思创、万克、华泰慧能、道威储能和智光电气等储能系统集成商和项目开发商也在积极部署调频储能市场。众多的竞争者在有“天花板”的市场中,无疑会导致市场竞争异常惨烈。2018年,储能运营商和业主单位的分成比例不断下降,从“8∶2”跌至“5∶5”,在有限的盈利空间中,价格战愈演愈烈。其次,尽管公布的“火储”项目不少,但真正投运的却屈指可数,消防安全标准的缺失,也是横在所有储能调频项目面前的一道“鸿沟”。

最后,他强调,在向辅助服务市场过渡的过程中,竞价模式下初期市场价格竞争激烈,调频补偿价格不断下降,储能调频项目的投资风险日趋加大。而储能参与调峰、备用等服务的机制尚未理顺,尽管东北、新疆、福建、甘肃、安徽等地区对于作为独立市场主体的电储能调峰交易,提出了容量配置要求,江苏也明确提出储能可参与深度调峰,并计划设计补偿规则,但是独立储能电站并网的相关调度策略和技术规定、电力系统接入标准、储能系统的充放电价格、独立计量和费用结算等方式都尚无明确规定,短期内成为了储能实现多重价值叠加的障碍。

针对这些问题,刘为建议:第一要尽快明晰电力现货市场中辅助服务交易机制的设定原则及相应机制的实施过渡路线图;第二要建立能够切实体现“谁受益、谁付费”的基本原则,逐步向用户侧传导的可持续的市场化长效机制,降低规则调整带来的政策风险;第三要允许储能参与多类服务交易,充分发挥储能多重功用的特点,实现价值叠加,避免单一应用市场日趋饱和以及价格降低带来的市场风险。(林  楚)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