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出台 多措并举提高金融服务民营企业能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和支持力度。长达4000余字的《意见》全文分为5个部分,共18条内容,释放出多个政策信号。
纵观全文,“平等”“公平”等词在《意见》中多次出现。曾有企业家表示,民营企业最想要的就是一个公平待遇——融资和竞争环境上的公平待遇。此次《意见》的印发,就是在“塑造公平的融资环境”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在《意见》的第一条中明文指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对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重要支撑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而且,《意见》基本原则中的第一项就是“公平公正”。《意见》还在主要目标中明确,要“实现各类所有制企业在融资方面得到平等待遇”。在具体的内容项中,更是力争将该思想切实落地,如“贷款审批中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同等条件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保持一致”等。
在措施方面,《意见》提出从3个方面提升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
在扩大民营企业间接融资方面,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一以贯之。去年全年,央行进行四次定向降准,合计净释放2.3万亿元流动性。今年1月,央行再次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同时,央行开展2018年度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能够让“池中水”更精准地“滴灌”到小微和民营企业。
在扩大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方面,民营企业债大有可为。根据Wind数据,截至2019年2月15日,小微企业债券余额为6020亿元,同比增加52.3%,有效地为民营企业“输血”。本次《意见》明确指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债券发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民营企业债券投资力度。
在支持金融机构通过资本市场补充资本方面,《意见》明确,要加快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债券工具创新。2019年1月17日,中国银行获批发行不超过4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这也是商业银行首单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银保监会表示,该类债券的发行,有利于进一步充实资本,扩大信贷投放空间,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此外,《意见》的一大亮点是,明确落地了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的方向和细节,如“设立内部问责申诉通道,为尽职免责提供机制保障”等。
“敢贷”,就是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尽职免责、纠错容错机制。如果贷款出现了风险和损失,只要信贷人员、管理人员尽职履责,应该给予免责。在《意见》中明确,要设立内部问责申诉通道,为尽职免责提供机制保障。
“能贷”,就是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源向民营企业倾斜,将一定比例的贷款额度指定分给民营企业。去年,银保监会已公开表示,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3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在此次的《意见》中,也提出“制定民营企业服务年度目标”等政策。
“愿贷”,就是重新审视、梳理和修订原有考核激励机制,使从事民营企业业务的员工所付出的精力、所承担的责任与所享受的考核激励相匹配。在《意见》中提出,对服务民营企业的分支机构和相关人员,重点对其服务企业数量、信贷质量进行综合考核。
值得关注的是,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突出的当下,再拖欠账款有可能成为压倒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实际上,国务院对拖欠民企账款问题的关注和整顿早已开始。
去年11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提出,为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决定开展专项清欠行动。截至今年1月底,全国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已清偿账款1600多亿元。1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对于中央企业对民营企业的逾期债务,年底前要做到“零拖欠”。
在此次印发的《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要“确保民营企业有明确获得感”,要求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做“重合同、守信用”的表率,认真组织清欠,依法依规及时支付各类应付未付账款,同时要严防新增拖欠,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夏小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