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苗圩:全面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日期:2019/03/25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当前,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加强对先进制造业前瞻性布局。今年2月,德国发布《国家工业战略2030》,强调要坚持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提出将制造业增加值比重由目前的23%提高到25%。美国政府近期发布《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等政策文件,提出聚焦发展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量子科技和5G技术等关键领域。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利用低成本劳动力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增速明显回落,面临产能过剩、供需失衡、新旧动能转换缓慢等一系列突出矛盾,原有以数量、规模、速度为主要特征的增长模式,已难以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

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日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目前,我国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仍接近30%,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全面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根本要求。

制造业占GDP比重下降

当前,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加强对先进制造业前瞻性布局。今年2月,德国发布《国家工业战略2030》,强调要坚持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提出将制造业增加值比重由目前的23%提高到25%。美国政府近期发布《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等政策文件,提出聚焦发展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量子科技和5G技术等关键领域。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利用低成本劳动力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从我国情况看,制造业经过多年高速增长,“有没有”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供给无法精准匹配需求。无论是参与国际竞争,还是适应国内消费升级,都要求制造业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苗圩在题为《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文章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出现了过早过快下降的苗头。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三大结构性矛盾造成的。”

首先,制造业内部存在结构性供需失衡,一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依然依赖进口,经常受到出口国限制甚至“断供”的威胁,制造业供给体系满足和引领消费结构升级的能力不强。

其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一定程度上存在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制造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2013—2017年我国中长期贷款余额中,制造业领域占比已从2013年的11.2%下滑至2017年的7.4%。

第三,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失衡,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除了资金流向出现问题外,还推高了制造业发展的成本。

化解上述结构性矛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供给侧上下功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展望未来,制造业要坚定不移抓机遇、用机遇,加快实现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转变。”苗圩从3个层面进行了分析。

从结构优化升级来看,当前我国制造业还存在大量低端低效环节,2018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3.9%,产业结构提升的空间巨大。

从创新能力看,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不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不足,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1.14%。欧盟最新的工业研发投资报告显示,全球研发投入前50的企业中,我国仅有华为一家上榜,依靠技术创新提升质量效益前景广阔。

从绿色发展水平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仍然偏低,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上限。推动绿色发展既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也为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苗圩强调,我们要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坚持把提高效率效益作为根本要求,把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把市场化改革作为政策取向,把扩大开放作为重要途径,全面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部署七项主要任务

苗圩还提出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七项主要任务。

一是着力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我国制造业在核心技术、关键产品、重大技术装备等方面瓶颈短板多,全要素生产率较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苗圩指出,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要突出解决三方面问题,即解决科技和产业“两张皮”的问题,强化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以及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

二是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当前,全球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专业分工和产业融合并行共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全球经济正加速向以融合为特征的数字经济、智能经济转型。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55%。

三是着力加快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要纠正认识偏差,不能把新动能简单理解为就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也是新动能,”苗圩说,“我国制造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超过80%,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具有巨大潜力和市场空间。”

四是着力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培育优质企业,关键是要按照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原则,让各类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要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促进正向激励,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

五是着力健全人才资源支撑体系。当前,我国制造业人才队伍在总量和结构上都难以适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总量上看,新兴产业领域、跨学科前沿领域人才缺口大;从结构上看,创新型、高技能等高素质人才占比明显偏低,既懂制造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紧缺。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重只有6%左右,而发达国家普遍高于35%。

苗圩指出,要推动人才需求缺口较大领域的“新工科”和新型交叉学科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推广现代学徒制,强化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企业开展技能人才培训,完善技能认证体系,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等。

六是着力扩大制造业开放。“尽管当前国际上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但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国际分工协作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苗圩表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抓紧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船舶、飞机、汽车等行业开放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来中国发展。

七是着力营造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具体措施包括:加快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办法;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投资项目审批,加快改革工业产品许可证制度,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落实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各项措施;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融资支持;推动产业政策从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等。(何珺)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