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数据+算法+算力”重构生产环节四大赋能路径助力智造升级

日期:2019/04/28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随着新技术群落的进一步成熟和大规模落地,工具和决策的两场革命在未来将进一步融合,形成全新的格局。就企业而言,只有尽早确定以价值为导向的智能化升级战略,才能在智能制造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等技术的“核聚变”式爆发,各主要工业国围绕智能制造所制定的再工业化战略甚嚣尘上。我国更是在2019年的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智造+”的概念,将智能制造确定为国家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发展方向。制造业智能升级需求进一步迸发,为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近日,毕马威中国联合阿里研究院共同发布《从工具革命到决策革命——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之路》(以下简称《报告》),深入讨论智能制造的基础与内涵。《报告》以“数据+算力+算法”这一大技术体系为核心,从产业链的视角详细阐述了新兴技术对制造业五大生产环节的全面提升和重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制造的4条赋能路径。

“数据+算法+算力”赋能制造

工业生产一直不变的追求都是:制造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以及高满意度。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大流水+大品牌+大分销”已经越来越难以维系。于是,不少企业开始借助IT技术,探索大规模定制路径。

而如今智能时代的到来,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即在高度数字化环境下,基于传统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带来的海量数据,算法演进和云计算等技术提供的升级算力,努力探索让正确的数据,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传递给正确的人和机器,从而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生产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高度不确定性(个性化定制需求)。

这个过程中,数据、算法、算力三者的日益融合,逐渐形成了以“数据+算法+算力”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技术体系。

其中,数据是基础,也是产业链各环节产生的大量数据是驱动智能制造提高精准度的核心;有了海量数据,就需要强有力的算力进行处理,而以云计算、边缘计算为代表的计算技术,为高效、准确地分析大量数据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仅有数据和算力依旧不够,没有先进地算法也很难发挥出数据真正的价值。以人工智能、机理模型等为代表的算法技术帮助智能制造发现规律并提供智能决策支撑。与此同时,以5G、TSN为代表的现代通讯网络凭借期高速度、广覆盖、低延时的特点起到了关键的连接作用。它将三大要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让它们协同作业,发挥出巨大的价值。

与传统制造体系相比,以“数据+算力+算法”为核心的这一智能制造技术体系对制造业的赋能重构主要表现为:消费者洞察从间接到直接,研发环节由串行到并行,采购环节实现自动化、低库存化和社会化,生产环节全面智能化,以及无所不在的智能销售和售后服务。

在赋能制造,创造价值方面,这一智能制造体系显现了几大路径。《报告》通过深入研究,并结合淘工厂、恒逸石化、中信云等企业案例,发现主要有4条赋能路径为企业带来的巨大价值:

第一条路径是规模化供给解决定制化需求,实现长尾重构。许多企业如西门子、青岛红领集团、淘工厂等通过在企业内部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单一工厂的资源优化,以满足定制化需求,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第二条路径是精准捕捉用户需求,快速推出新品,实现敏捷响应,即敏捷制造。新一批对于产品功能、产品包装等求新求快的需求变化,都对制造业的敏捷响应、柔性化生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加快产品更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制造企业敏捷性也是企业打开新市场,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三是工业大脑结合行业洞见,重构人机边界,实现智能决策。工业大脑的实施使得工厂对人的依赖减少,但无论是生产设备、工业应用还是生产参数,如果仍由人设计开发,就无法杜绝不合理安排。如轮胎生产过程中不同产地的橡胶配比的不精确会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只有将工业大脑话语行业专家的洞见相结合,才能切实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

工业互联、云中台助力大型集团构建高度协同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也是赋能路径之一,这方面典型的案例是中信智能制造产业云平台助力其智能化转型。在该案例中,中信云对中信各业务线子公司产业进行整合及赋能,为中信这家大型综合集团智能制造转型提供了“1+N新模式”,强化了多元产业间的业务关联,实现了中信各产业间以智能为牵引的高度协同。

前瞻且以价值为导向的战略将成先发优势

智能制造颠覆了传统产业几百年来赖以生存的“传统工具+经验决策”的发展模式,掀起了在工具和决策两个维度上的深层次革命。工具革命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决策革命则通过人工智能等手段优化决策的精准性和科学性,缩短决策周期,并降低由决策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试错成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生产。

随着新技术群落的进一步成熟和大规模落地,工具和决策的两场革命在未来将进一步融合,形成全新的格局。就企业而言,只有尽早确定以价值为导向的智能化升级战略,才能在智能制造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此,报告提醒企业决策层在推动智能制造时尤其需要关注以下3点:

首先企业需制定大胆而前瞻地战略。制造业智能升级趋势已经无可阻挡,企业决策层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全面而清晰的战略可以帮助决策层打破职能性条块分割,实现人才、流程和技术的统筹融合,从而实现智能升级。战略的制定必须要由公司决策层牵头,贯穿公司各个层级,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生产车间。

其次企业需始终坚持以价值为导向。《报告》称,有些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时,往往过分关注技术本身,而忽略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给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在制定智能制造转型战略时应积极调动产业价值链上的各个要素,建立跨部门间的协作,并基于价值和增效来布局智能制造升级。

转变公司管理和组织模式也颇为重要。可以预见,未来的公司治理将要求管理层有能力管理好“数字化”员工,并处理好他们与人工智能技术间的微妙关系。除了有竞争力的薪酬外,企业还应从投资员工智能教育计划和明确自身在未来的智能化生态系统中的定位等方面来吸引和培养智能型人才。

“制造业企业必须加紧实现智能化转型,发展先进制造业。”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也表达了相似观点,他称:“为此,企业必须建立具有前瞻性的、以价值为导向的、跨部门的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夺得先机。”(秦  牧)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