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我国高端装备的“短板”之困

日期:2019/05/21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5月15日,由工信智库联盟指导、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的“百万庄论坛:2019年工信智库联盟系列活动暨机工智库发布会”在京举行。

5月15日,由工信智库联盟指导、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的“百万庄论坛:2019年工信智库联盟系列活动暨机工智库发布会”在京举行。

机工智库副研究员、课题组负责人司建楠在发布“高端装备短板之困”课题成果时指出,由于“三专”领域受制于人,“四高”工艺技不如人,“五不”问题制约发展,目前,我国高端装备正面临“短板”之困,亟待通过“一举两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建立好用敢用的生态体系)来助推制造强国建设。

短板装备对外依赖

“经过系统梳理和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国内的‘短板’装备数量多达900多项,近5年来的进口额高达近万亿美元。”司建楠在发布报告时介绍了我国“短板”装备对外依赖的现状。

从海关进出口数据看,2018年我国部分高端装备产品贸易逆差现象十分明显。比如,飞机、航天器、推进器等2018年贸易逆差达到257亿美元;光谱议、色谱仪、质谱议等分析仪器逆差达到70亿美元;半导体装备达到282亿美元;和增材制造相关的器具逆差达到67亿美元等。

分领域看,以海工装备为例,目前深水海上半潜式钻井平台所需要的核心装备和相关部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轰动一时的上海外高桥(海洋石油)981项目,总投资人民币60亿元,其中40亿元用来购买进口装备,尤其是钻机井架、底座、泥浆泵等产品进口总金额约1亿美元。”司建楠举例道。

即便如此,“在国防军工等领域所涉及的部分高端装备产品,是我们花大价钱也买不到的。”她还指出,美国等发达国家长期对中国进行市场压制和技术封锁,如2018年美国通过《出口管制改革法》,要求加强对新兴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管控,同年11月,美国商务部发布“对部分新兴技术管制审查公告”,涵盖微处理器技术、机器人、增材制造等14个领域。

“三专”领域受制于人

“短板”装备到底涵盖哪些领域呢?司建楠介绍,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但是,用于生产制造重大技术装备和高端装备产品的“三专”领域(即专用生产设备、专用生产线、专用检测系统)主要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

其中,专用生产设备方面主要包括汽车零部件高速精密成形装备、飞机蒙皮精密成形装备等;专用生产线涵盖机器人精密减速器制造成套装备、精密轴承滚子自动生产线等;专用检测系统包括高压燃油喷射系统在线检测系统、机器人故障诊断系统等产品。

从专用生产设备看,冷、温锻造压力机,尤其是带传送装置的多工位冷、温锻造压力机是汽车零部件毛坯精密成形的关键工艺装备,目前仍依赖进口。在国际市场上,美国国民公司、德国舒勒公司、日本小松及会田等企业处于垄断地位。

从专用生产线看,为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工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装配的高档轴承,需要安装0级的圆柱滚子和I级的圆锥滚子,才能满足主机对精度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而目前国内能批量生产的仅有II级的圆柱滚子及III级的圆锥滚子。由于从不同厂家引进的设备,在精度、性能和加工节拍方面较难匹配,难以集成组建闭环的自动生产线。

从专用检测系统来看,在高压燃油喷射系统领域,全球市场几乎被德国博世、日本电装、美国德尔福等公司垄断。柴油高压油泵总成性能测试试验台、柴油喷油器总成性能测试试验台、汽油高压油泵总成性能测试试验台、汽油喷油器总成性能测试试验台等产品多数依赖进口。

“一举两用”强制造

“我国高端装备之所以存在诸多短板,根本还在于制造工艺技不如人,即高精、高速、高强(高温、高压)、高稳(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四高’工艺技不如人。”司建楠总结。

以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为例,通过“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04专项)的实施,我国目前已有45种主机产品可以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高档数控系统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仍然只有7%,特别是电主轴、高精度轴承、滚珠丝杠等功能部件,高端产品大部分依赖进口。从主要性能指标看,我国机床的主机可靠性可达1600小时,而国际先进水平是2000小时以上;数控系统可靠性可达25000小时,国际先进水平是60000小时以上;滚动功能部件可靠性可达8000小时,国际先进水平是15000小时;滚动功能部件精度保持性可达3000小时,国际先进水平为4000小时。

司建楠提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5个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基础支撑能力不牢,人才供给不足,用户部门不信任,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五不”问题成为长期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症结所在。

基于上述现状,机工智库课题组提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一举两用”助推制造强国建设。

“一举”就是要探索和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要聚焦“卡脖子”的重点领域,强化重大战略部署,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要改革改革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攻坚体制和激励机制;要进一步改革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机制,构建“揭榜挂帅”机制;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重要机遇,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自力更生,在深化国际合作中提升产业竞争力。

“两用”指的是建立“好用”和“敢用”的生态体系。一方面,制造部门加快补制造装备及制造工艺的“短板”,提供“好用”的装备产品。另一方面,用户部门要“敢用”国产装备,要打破行业壁垒,加快产需部门对接;要完善首台(套)相关政策,规避用户使用风险,促进国产装备应用;要强化国产化示范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建立国内企业首用责任制。

机工智库研究认为,未来5~10年,是我国高端装备补“短板”战略机遇期,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提升高端装备核心竞争力,构建重大短板装备产业生态体系,助力制造强国建设早日实现。(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