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机工智库:美国是如何控制产业链的?

日期:2020/06/09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根据机工智库的研究,“高端、精准、持续”是美国控制产业链的三大特征,而“标准规则先行、基础能力控制、价值单元链控、平台软件支撑、创新生态驱动”则是控制产业链的五种方式。

“美国领先的背后有其复杂的历史动因以及特定的发展规律,对产业的持续控制是其保持领先的关键法则,这种控制力不仅仅表现在对原创和核心技术的控制上,更体现在对技术链、价值链乃至产业链的控制上。”在6月5日召开的“百万庄论坛:机工智库发布会(2020)”上,机工智库研究员陈琛如是说。

根据机工智库的研究,“高端、精准、持续”是美国控制产业链的三大特征,而“标准规则先行、基础能力控制、价值单元链控、平台软件支撑、创新生态驱动”则是控制产业链的五种方式。

陈琛表示,美国对产业链的控制,既有大企业的竞争战略,也有美国政府的意志。企业层面,始终保持着对产业链设计、研发、服务高附加值环节以及高端制造领域的控制;政府层面,则保持着对产业链精准且持续的控制。

其中,“高端控制”是指美国对机器人、增材制造、医疗设备等高端前沿领域全产业链的强大控制;“精准控制”表明美国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控制力就像医生手中的手术刀,每一次刀落直中要害;“精准控制”的背后,是美国对长期“持续控制”的追求,即美国一直在有意识、有意图地增强其在开放环境下的产业链控制力。

为了构建和长期保持产业链控制能力,美国采取了五种方式。一是标准规则先行,即专利和标准先行的“源头锁定”。美国企业在研发、知识产权、标准、战略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且四者通过联动机制成为行业规则,形成技术壁垒。企业在其中扮演了“引链者”的角色,通过标准规则从源头主导和控制技术进步的方向和节奏,进而控制产业链的发展,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美国企业先行、他国企业跟随”的现象。

二是基础能力控制,即针对关键工艺和环节的“基础控制”。美国虽然实施了多年的外包战略,服装、电子、家电、机械、军工等产业价值链上的生产、装配等环节都实现了全球布局,但是美国企业在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工艺、关键软件等工业基础能力方面仍然是世界一流。企业在此充当了“布链者”的角色,即以基础制造能力布局产业链关键单点。

三是价值单元链控,即全价值单元的“链式布防”。从上述工业基础能力可见,美国企业不仅基于这些基础制造能力生长出了许多价值单元,还将其串联起来,形成“价值单元链控”。很明显,企业是布控环节的“串链者”。同时,通过联盟构建产业生态圈的组织形式,将产业链上关键价值单元的主体企业吸纳和整合在一起,形成创新闭环,互通有无,且在经营上进行良性竞争,共同推动和控制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四是平台软件支撑,即软件和平台的“数据支撑”。美国企业在工业软件领域具有非常强的控制力,比如,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定义生产、定义服务、定义产品等新生产理念的发展都聚焦在美国。而美国企业成熟的软件环境带有天然的数据优势,可以依靠其先进的检测能力,不断积累关键数据库。这是一个正向迭代的过程,越早开发,越有优势。企业通过软件深深嵌入制造业设计、生产、装配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以数据贯穿实现产业链的控制。此外,美国企业通过工业互联,推动制造业产业链从制造和服务环节分离向制造服务一体化转变,通过网络平台掌控和主导产业链,从而衍生出一批系统解决方案集成商。此时,企业扮演了“延链者”的角色。

五是创新生态驱动,即持续创新和精益生产的“生态驱动”。软件和网络平台的背后,是美国政府和企业所构建的强大创新生态,核心是其持续的创新能力和精益生产能力。美国的创新系统非常完善,主要由国家创新网络(基础研究)和地方先进集群(应用研究)组成。其中,不同的集群内部以及集群之间相互协作与联系,不仅形成了先进的创新网络,而且具有非常强的精益生产能力,形成了一个“市场化、产业化、过程化”的完整创新链条,直接带动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和发展,而美国政府和企业均是“强链者”。

“这五种模式层次递进并互为基础,支撑着美国在高端领域保持精准且持续的产业链控制力。” 陈琛总结,在新的发展时期,美国已经抢先开始优化自身的资源配置,通过政策引导社会与企业的研发资源,抢占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制高点,以保障其产业安全。

在疫情当前和中美摩擦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国内产业在面临更大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技术革命的窗口期和机遇期。机工智库认为,我国应进一步强化原始创新、加强标准制定、提升产权保护、优化创新链条,通过“引链”“布链”“串链”“延链”“强链”来提高我国产业链控制能力,这也是新时期保障我国产业安全的关键生存法则。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