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逾2万亿元 融合应用走深向实

日期:2020/09/16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在近日召开的2020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理事长刘多发布了《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评估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近3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并指出了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

在近日召开的2020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理事长刘多发布了《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近3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并指出了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

2017年以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步入快车道。《报告》指出,经过3年起步期建设,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融合应用走深向实,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对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形成了战略引领、规划指导、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产业推进良性互动的局面,已基本实现《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和《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确定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报告称,在融合应用方面,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不断深化,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水平快速提升。根据本次评估,大型企业的融合应用普及率为86.1%,中型企业的融合应用普及率为68.7%,小型企业的融合应用普及率为51.8%。由此可见,大企业数字化基础较好,应用新模式效益明显,普及率高;中小企业基础较弱,投入成本高,普及率较低。

同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加速落地,“工业互联网+金融”等特色应用模式加速成型,形成驱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全新动力。参与评估的企业中,应用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和规模化定制4种新模式的占比分别为33.2%、26.8%、14.4%和8.7%。此外,其他应用模式也越来越多的被采用。

刘多还指出,从三方面可以看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一是网络建设与改造成效显著,支持能力持续夯实。企业外网建设持续加码,网络服务质量明显提升,高质量外网已覆盖全国374个地级行政区(或直辖市的下辖区),覆盖率达89.7%。企业内网改造加快部署,部分制造企业积极探索,“5G+工业互联网”成为改造新路径,已建在建项目超过800个。

二是标识解析体系初步建立,应用规模快速增长。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以国家顶级节点为核心,“东西南北中”一体化格局已初步形成。目前,已上线运营60个二级节点,覆盖21个省、26个重点行业,接入企业节点超过3000个,标识注册量突破54亿。尤其是东部地区,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企业节点建设领先全国。

三是平台体系快速壮大,赋能能力不断增强。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平台超过70个,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垂直行业、专业领域、企业平台各具特点,优势互补,多层级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十大双跨平台平均连接设备数量达到80万套,平均工业App数量超过3500个。虽然目前平台连接工业设备数量占比不到20%,但接入设备价值占比高达93%。

在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的同时,产业支撑能力也显著增强,产业生态呈现优势壮大、新兴领跑、短板追赶的的差异化发展态势。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增速不断加大,带动五大细分产业快速发展。从2017年到2019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工业软件产业规模从1490亿元增加到2486亿元,工业互联自动化产业从829亿元增加到1152亿元,工业数字化装备产业从658亿元增加到1045亿元,工业互联网网络产业规模从381亿元增加到651亿元,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从13.4亿元增加到27.2亿元。

刘多表示,工业互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正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快速显现。不仅助力企业体制降本增效,带动企业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还促进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2019年,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规模为2.13万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9.9%。

“本次评估有助于正视问题,找准工业互联网发展面临的痛点和难点。”刘多提出了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产业支撑能力仍有不足,多数企业反映设备接口和通讯协议不统一;二是融合应用基础亟待夯实,目前还存在不想用、不能用、不会用、不敢用的现象;三是区域间、行业间、不同规模企业间发展不均衡问题普遍存在;四是资源要素保障能力不强,资金、人员、数据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