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宁学贵:今年前三季度农机工业回暖 骨干企业表现突出

日期:2020/12/01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前三季度,行业内半数以上骨干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超过20%,购机补贴政策对农机销售的促进作用极为明显。长远看,智能化将是农机产业升级的突破口。

在中国机械工业各子行业中,农机行业今年的表现可谓出类拔萃。在近日召开的2020年农机行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报告会上,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宁学贵对中国农机工业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

他表示,前三季度,行业内半数以上骨干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超过20%,购机补贴政策对农机销售的促进作用极为明显。长远看,智能化将是农机产业升级的突破口。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1769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达到1828.61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骨干企业收入同比增长高达20.33%。

不仅营收数据亮眼,行业利润总额也取得了同比增长24.37%的佳绩。其中,拖拉机制造和棉花加工机械制造子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其次是畜牧机械制造、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农用及园林用金属工具制造行业。

另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行业内71%的骨干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正增长,半数以上骨干企业增幅超过20%,43%的骨干企业增幅甚至超过30%。与此同时,中国农机工业景气指数(AII)在近4年内首次回归景气,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分产品类别看,骨干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均大幅增长。1—9月,累计生产大中马力轮式拖拉机20.98万台,同比增长34.31%,其中29.4~73.5千瓦(40~100马力)中马力轮式拖拉机占比约为72%。大中型拖拉机在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体现出传动系统技术进步初见成效,新能源拖拉机研发起步,导航辅助驾驶需求较大等特点。

同期,轮式小麦收获机产量为18428台,同比增长20.15%。其中,喂入量8~9千克/秒的机型产量为16963台,占比超过90%,而6千克/秒以下产品只有191台,说明小麦收获机正不断向大功率升级。而且,横轴流机型占比超过70%,仍是谷物联合收获机的主流结构。

履带式水稻收获机前三季度产量为51054台,同比增长11.77%。其中,喂入量超过5千克/秒的产品占90%,但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小型水稻收获机的产业化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而且,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排名前三的企业产量占比高达90%。

此外,水稻插秧机前三季度的产量为46698台,同比增长27.61%。其中,6行水稻插秧机增幅较大,手扶式机型同比增长38.37%,高速机增长26.09%。在高速插秧机中,日资企业优势明显。

“购机补贴政策对农机销售的促进作用极为明显。”宁学贵指出,1—9月,农机购置补贴系统中销售增幅较大的产品包括:遥控飞行喷雾机(增幅392%)、棉花收获机(增幅298%)、农业用北斗终端(增幅280%)、喷杆喷雾机(增幅237%)等。

出口方面的数据也颇为乐观。据海关统计,9月农机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8.01%,一些企业的出口订单已经排到半年以后。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圆盘耙、插秧机等产品出口形势较好。

尽管总体成绩喜人,但目前我国农机行业仍然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宁学贵提到了3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一是“无机可用”。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曾多次强调要推进全程全面农业机械化,但目前在一些薄弱环节,农机行业仍存在空白。比如,马铃薯生产机械、红枣收获机械、葡萄种植机械、丘陵山区机械通用底盘等设备的研制都亟需提上日程。

二是“缺乏好用的机械”。比如,采棉打捆机、大马力拖拉机的可靠性仍是瓶颈问题。产品质量提升,精准高效作业机具研发,产品智能化技术提升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是“无人农场尚不成熟”。虽然市场对无人农场的需求迫切,但全面的解决方案、配套装备、技术等都还不完善。

宁学贵总结,“十三五”期间,我国农机产品智能化取得快速发展,成绩最为突出的有三大领域:农机具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的动态监管,北斗导航在农机产品中的应用,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

他还表示,随着我国农机工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提升可靠性、作业效率和绿色节能水平成为关键,而这些都有赖于农机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十四五”期间,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和广泛应用是农机工业产业升级的重点,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即核心技术和基础部件、标准制定和宣贯、行业大数据平台建设。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爆发的背景下,农产品价格不断走高,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对于为农业发展提供装备支撑的农机行业来说,2021年或将是一个好的年景。”宁学贵预测。(夏小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