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将加速构建
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数据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绿色集约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格局。
数据是国家基础战略性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以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核心,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推动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集约化和服务化创新,对于深化政企协同、行业协同、区域协同,全面支撑各行业数字化升级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指导意见》提出的总体思路是,加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顶层设计。优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快实现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形成“数网”体系;加快建立完善云资源接入和一体化调度机制,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门槛,形成“数纽”体系;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数据流通与治理,打造数字供应链,形成“数链”体系;深化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金融、能源、交通、商贸、工业制造、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农业、科研、空间、生物等领域协同创新,繁荣各行业数据智能应用,形成“数脑”体系;加快提升大数据安全水平,强化对算力和数据资源的安全防护,形成“数盾”体系。
此次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数据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绿色集约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格局。东西部数据中心实现结构性平衡,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用效率降到1.3以下。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高,使用率明显提升。公共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社会算力获取成本显著降低。政府部门间、政企间数据壁垒进一步打破,数据资源流通活力明显增强。大数据协同应用效果凸显,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批行业数据大脑、城市数据大脑,全社会算力资源、数据资源向智力资源高效转化的态势基本形成,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创新大数据中心体系构建将统筹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根据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市场发展、气候环境等,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区域,以及部分能源丰富、气候适宜的地区布局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节点内部优化网络、能源等配套资源,引导数据中心集群化发展。节点之间建立高速数据传输网络,支持开展全国性算力资源调度,形成全国算力枢纽体系。
在优化数据中心布局方面,一是优化数据中心供给结构,发展区域数据中心集群,加强区域协同联动,优化政策环境,引导区域范围内数据中心集聚,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二是推进网络互联互通,优化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布局,推进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三是强化能源配套机制,探索建立电力网和数据网联动建设、协同运行机制,进一步降低数据中心用电成本;四是拓展基础设施国际合作,持续加强数据中心建设与使用的国际交流合作,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动数据中心联通共用,提升全球化信息服务能力。
在推动算力资源服务化方面,既要构建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以云服务方式提供算力资源,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门槛,支持建设高水平云服务平台,同时还要优化算力资源需求结构,以应用为导向,充分发挥云集约调度优势,引导各行业合理使用算力资源,提升基础设施利用效能。
在加速数据流通融合方面,一是健全数据流通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数据资源采集、处理、确权、使用、流通、交易等环节的制度法规和机制化运营流程;二是促进政企数据对接融合,探索形成政企数据融合的标准规范和对接机制,支持政企双方数据联合校验和模型对接,有效满足政府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市场化增值服务需求;三是深化政务数据共享共用,充分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完善数据共享标准体系,解决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数据标准不一、数据理解难、机器可读性差、语义分歧等问题。
在深化大数据应用创新方面,一是提升政务大数据综合治理能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推动开展大数据综合应用;二是加强大数据公共服务支撑,聚焦大数据应用共性需求,鼓励构建集成自然语言处理、视频图像解析、数据可视化、语音智能问答、多语言机器翻译、数据挖掘分析等功能的大数据通用算法模型和控件库;三是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打造“行业数据大脑”,引导支持各行业上云用云,丰富云上应用供给;四是推进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支持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标准建设,鼓励构建重点产业、重大工程数据库;五是加快城市大数据创新应用,支持打造“城市数据大脑”,面向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提供数据支撑。
在强化大数据安全防护方面,一是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及应用,围绕服务器芯片、云操作系统、云数据库、中间件、分布式计算与存储、数据流通模型等环节,加强对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发支持;二是强化大数据安全保障,加快构建贯穿基础网络、数据中心、云平台、数据、应用等一体协同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大数据安全可靠水平。
为了保障政策落地,《指导意见》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强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联动,结合实际,坚持小切口大带动,在大数据机制管理、产业布局、技术创新、安全评估、标准制定、应用协同等方面积极探索,积累和推广先进经验。此外,鼓励各地区创新相关配套政策,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规划和协同创新实施方案,并加快推进落实。(夏小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