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多举措推动非化石能源开发建设

日期:2021/04/12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表示, “十四五”时期国家能源局将从多个方面加快推动非化石能源发展,同时,避免弃风弃光现象的发生,保障可再生能源电量的消纳。

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表示, “十四五”时期国家能源局将从多个方面加快推动非化石能源发展,同时,避免弃风弃光现象的发生,保障可再生能源电量的消纳。

加快推动非化石能源发展

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12.1%提高到15.9%,平均每年提高了0.76个百分点。“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25%左右,今后10年平均每年要提高0.9个百分点,相当于平均每年要增加非化石能源大约7000万吨标准煤,任务非常艰巨。”李福龙指出,国家能源局正深入研究拟定相关政策措施,准备从4个方面加大力度推动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是发挥规划引导和约束作用。国家能源局正研究拟定“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和分领域能源规划,把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放在突出位置,初步测算,“十四五”时期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增量的比重将达到80%,比“十三五”要提高20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将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为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5%左右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国家能源局积极做好国家能源规划、省级能源规划的衔接工作,把推进低碳转型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多元化发展非化石能源。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积极有序推进沿海核电建设,坚持生态优先,以西南地区、黄河上游等重点流域为重点,开发建设水电站,锚定2030年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同时因地制宜推动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三是优化新能源发展布局。一方面持续加强新能源电力消纳和跨区输送能力建设,有序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的集中式开发,积极推进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加大新能源的就地开发利用,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特别是推动中东部地区发展分布式的光伏发电、分散式的风电。

四是加强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建设。继续实施火电灵活性改造,在气源有保障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新型储能的研发应用。适应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

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纳

不难发现,碳中和目标将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与利用,伴随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及发电量不断增长,避免弃风弃光现象的发生也备受关注。对此,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黄学农表示:“2018年开始,国家能源局制定了‘清洁能源消纳3年行动计划’,从2018年到2020年弃风弃光逐年好转,风电光伏利用率大幅度上升,到2020年风电利用率已经达到97%,光伏利用率达到98%。”

黄学农强调,下一步,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家能源局将采取3个方面的措施,推动新能源成为电力供应主体,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多措并举保障新能源高水平的消纳利用。

第一,统筹优化新能源开发布局。在满足碳达峰碳中和需求的前提下,结合各个地区的新能源资源条件,包括土地等建设条件,特别是充分利用中东部地区相对较大的新能源并网消纳空间,积极推动新能源就地开发利用。在西部地区、北部地区,新能源资源富集地区,科学规划、布局一批以新能源为主的电源基地和电力输送通道,实现新能源电力全局优化配置。

第二,要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电力系统一手牵着发电侧,一手牵着用户,过去发电设施随着用户需求在调整发电,发电、输电、用电是同时完成的。”黄学农表示,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新能源存在一定靠天吃饭的特性,用户用电需要可靠保障,这两方面的融合、衔接,需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灵活调节能力,使得新能源更好的消纳。

为此,在发电侧,要加强火电灵活性改造,包括推动抽水蓄能电站、天然气调峰电站的建设。在电网侧,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特别要发挥大电网资源互济的作用。在用户侧,推进终端电能替代特别是绿色电能替代,提高需求侧响应能力。另外,加快储能的规模化发展,推动电力系统全面数字化,构建高效、智慧的调度运行体系。

第三,要构建新能源消纳长效机制。一是在电网保障消纳的基础上,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等途径,实现电源、电网、用户、储能各类市场主体共同承担清洁能源消纳责任的机制。二是统筹负荷侧、电源侧、电网侧的资源,完善新能源调度机制,多维度提升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保障调节能力与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匹配。三是要科学制定新能源合理利用率目标。形成有利于新能源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整体优化的动态调整机制,由于各个地方风光资源不一样、负荷情况不一样、系统电网结构不一样,要因地制宜,制定各地区的目标,充分利用系统消纳能力,积极提升新能源发展空间。

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新能源将成为电力供应的主体。然而,新能源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特点,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通过装备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多种能源方式互联互济、源网荷储深度融合,来实现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智慧灵活、经济高效等目标。

为此,国家能源局将采取以下5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要着力构建适应大规模新能源发展的电力产供储销体系,保障电力安全可靠。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必须坚守的底线就是要确保安全供应,这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一要发挥电网资源配置的平台作用;二要推动坚强局部电网建设;三要合理推动支撑性电源建设、基础性电源建设;四要构建规模合理、分层分区、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强化电力安全和抗灾能力,扎实提升电力工业本质安全水平。

第二,要着力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通过电源侧、电网侧、需求侧、储能侧等方方面面来推动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提升,适应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后的要求。新能源并网后,不能出现大量弃风弃光问题,也不能出现缺电问题,要保障供电安全,把波动性、间歇性的新能源特点,通过系统的灵活调节变成友好的、确保用户供应的新型系统。

第三,要着力推动源网荷储的互动融合,提升系统运行效率,满足各类用户多样化用能需求。引导电力新模式新业态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要实现多能互补优化,消费侧要电热冷气多元深度融合,不断提高获得电力的服务水平,实现高比例新能源充分利用与多种能源和谐互济。推动电力系统与先进信息通信控制技术的耦合发展,培育新型商业模式,提升电力的综合能源服务水平。

第四,要着力加大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的集中攻关、试验示范、推广应用。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先进信息通信等技术与电力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体系。要组织攻关一些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加快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等,开展一批新型电力系统的创新性工程示范。

第五是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体系。通过电力市场机制、运行机制、价格机制的不断完善,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建设适应新能源快速发展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电力市场体系。(林  楚)

文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