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机械工业应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机械工业“十四五”发展纲要》解读之三
产业基础薄弱是长期制约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中国机械联近日发布《机械工业“十四五”发展纲要》(以下简称《发展纲要》),针对这一问题,将“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列为五大战略任务之一。
《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机械工业产业基础能力的提升,针对构成产业安全隐患的基础薄弱环节,以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为抓手,以标准体系建设为支撑,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打造优势民族品牌,为建设机械工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牢固的基础”。
多重原因导致基础薄弱
中国机械联指出,产业基础的概念范围不仅包括通常所说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还包括基础工业软件、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试验、检测、测量等仪器仪表和专用装备,以及产业发展软实力,如标准化建设情况、产品质量水平和品牌知名度等。
“十三五”以来,我国机械工业多措并举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尤其近年来,基础零部件、仪器仪表行业发展速度一直高于机械工业平均水平。但总体而言,我国机械工业产业基础能力仍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共性技术研发能力薄弱、关键基础材料对外依存度偏高、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先进加工工艺技术落后等方面。
“我国机械工业基础薄弱现象由来已久,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机械联分析,在多重因素交织下,机械工业产业基础能力提升难度很大。
其一,历史原因所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很多机械产品,尤其是重大技术装备,都不具备自主研制能力,为满足用户行业对国际先进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道路成为当时的选择之一。
其二,逆向发展方式导致基础环节发展滞后于整机。改革开放以来,为尽快满足下游用户需求,装备生产企业往往采取“从后段工艺做起”的思路,即“先做总装,逐步前推”。但对于机械产品来说,越是涉及基础能力的环节,自主研发难度越大,因此只能依靠进口,由此导致高端基础零部件、先进制造工艺的对外依赖现象突出。
其三,行业间配合不足,上下游协同性不强。近年来,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零部件产品相继研制成功,但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却遇到困难。尽管国家出台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一条龙’应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实际效果有限,下游企业对国产零部件信心仍然不足,很多零部件难以在大范围推广应用中得到进一步改进升级。
循因施策奠定发展基石
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纲要》及各专业规划、专题规划相互配合,循因施策,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推动我国机械工业基础能力提升的战略路径及措施建议。
首先,瞄准产业基础短板弱项,分类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展纲要》以专栏的形式,概括性地提出了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基础工业软件等重点发展方向。未来五年,机械行业应坚持自主创新,进一步聚焦上述市场需求量大、质量性能差距大、对外依赖程度高的领域,分类分步组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与《发展纲要》相呼应的,轴承、液气密、模具等各专业规划也分别提出具体任务。如, 液气密行业将重点突破一批标志性的、带动性强的液气密重点产品及装置,具体包括高压液压元件及系统、高效智能化液压部件与机电一体化集成系统、高功率密度液力变矩器等。依托国家在电力行业、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加快高端产品的自主化步伐。
再比如,模具行业未来五年将重点解决模具设计/制造工艺编程(CAD/CAM)软件被国外企业“卡脖子”的问题,突破和完善模具模拟分析CAE技术的应用,并建议有关部门在政策层面鼓励国内模具企业使用CAD/CAM/CAE自主软件,以便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开发、完善、迭代。
其次,加强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建设,构建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设施体系。“十四五”时期,我国机械工业应以需求为引导,在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市场监管等方面加强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全面提升机械工业产品及服务质量。
针对现行机械工业标准体系中,标准体系结构和布局不完善,标准滞后和缺失,政府标准与市场标准的衔接配套不足等问题,《机械工业“十四五”标准化发展规划》提出,“围绕机械工业战略任务和重点,统筹规划标准化体系布局,科学确定标准化工作重点领域,合理安排标准化科研和制修订项目,满足机械工业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需要,提升标准化与机械工业发展的契合度。”该专题规划围绕15个细分行业,给出了标准化建设的重点方向。
《机械工业“十四五”质量品牌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机械工业质量品牌工作将围绕加强机械工业质检工作体系、机械工业计量工作体系、机械工业品牌战略推进体系、机械工业质量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开展,同时,大力推进机械工业诚信体系建设。
再者,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优化产业基础发展生态。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体,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鼓励中小微配套企业围绕大型主机企业生产需求,开展技术和产品攻关突破,提升合作研发能力。
另一方面,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集中力量、集中资源进行持续性的研发投入;充分发挥税收调节作用,对部分核心基础零部件企业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减轻企业经营负担;通过制度方式引导国企、央企在设备采购中带头支持国产化;取消已能自主生产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等进口税收优惠,改变对部分进口产品给予超国民待遇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