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2035年大连市氢能产业产值将突破2000亿元

日期:2021/06/15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近日,大连市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分别制定了氢能产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进一步明确大连氢能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大连氢能产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近日,大连市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分别制定了氢能产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进一步明确大连氢能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大连氢能产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被称为人类社会的“终极能源”。发展氢能产业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大连市氢能产业发展基础良好,是氢能与氢燃料电池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高地,研发资源、研发能力和创新成果在国内外占有重要的地位。具备国内最强技术研发优势,氢能产业链初具雏形,制氢资源较为丰富。对于大连而言,发展氢能产业不仅可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还可引领和带动装备制造、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近、远期发展目标明确

《规划》制定了大连市发展氢能产业的近、远期目标。其中,近期目标是到2025年,大连市氢能产业引进和培育优势龙头企业5~8家,累计拉动社会资本超过500亿元,氢燃料电池整车产能1000辆,实现产值超过400亿元,初步形成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近期技术创新目标是,到2025年,形成涵盖氢能产业全链条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体系,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与应用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显著降低应用成本,力争实现氢燃料电池单堆功率≥150千瓦,比功率≥4.0千瓦/升,成本低于2000元/千瓦,关键部件本地化率超过75%。

近期应用推广目标是到2025年,大连市氢燃料电池车辆(含公交车、乘用车、重型卡车、牵引车、环卫车等)保有量达到1000辆以上,氢燃料电池船舶保有量达到20艘以上,氢燃料电池轨道交通车辆保有量达到10辆以上,分布式发电系统、备用电源、热电联供系统装机容量达到 20兆瓦,加氢站15座以上。

远期的产业发展目标是从2025年到2035年,氢能基础设施完善,氢燃料电池汽车、船舶、机车、分布式电站等重点产业链条完整,产业生态体系比肩世界先进水平,全市具有国际水平的龙头企业超过30家,累计拉动社会资本超过2500亿元,氢燃料电池整车产能超过10万辆,氢能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成为中国重要的氢能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远期的技术创新目标是到2035年,氢能产业关键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力争实现氢燃料电池单堆功率≥300千瓦,比功率密度≥7.0千瓦/升,成本低于500元/千瓦,关键部件本地化率达到100%,成为中国氢能产业创新策源地。

远期的应用推广目标是到2035年,全市氢燃料电池车辆(含公交车、乘用车、重型卡车、牵引车、环卫车等)保有量达到57000辆以上,氢燃料电池船舶保有量达到500艘以上,氢燃料电池轨道交通车辆保有量达到30辆以上,分布式发电系统、备用电源、热电联供系统装机容量达到 200兆瓦,加氢站80座以上。

同时,《规划》还为大连市氢能发展规划了发展路径,具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示范应用与市场培育阶段,具体时间从2020年到2025年。依托本地化工副产氢资源,以公交和物流领域示范应用为突破口,逐步拓展氢能向轨道交通、船舶、港口、机场、发电及备用电源等全场景领域示范应用,通过示范应用加速推进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迭代发展。

二是市场拓展与规模化发展阶段,具体时间是从2025年到2035年。依托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的成熟、氢气储运和氢燃料电池生产成本的降低以及制氢、储运、加注及配套设施的齐备,氢燃料电池在交通、动力机械、发电、供热等领域得到全面拓展和应用,形成健全的氢能产业生态体系,氢能在全市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

规划重点任务

《规划》表示,大连市将围绕制氢和用氢两个环节,加快推动制氢、储(运)氢、加氢等相关装备产业发展,着力发展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积极推动燃料电池汽车、船舶、轨道交通、氢能分布式供电、港口机械和无人机等装备产业发展,带动氢能产业成链发展、集群发展。

首先在氢气制备方面,到2025年,重点以现有化工企业的工业副产氢资源为基础,发展氢气提纯,挖掘高纯氢气产能;同时积极开展风电、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试点示范,推动规模化、绿色化、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突破。远期的发展重点是,从2025年到2035年,在风电、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试点示范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的海上风电站、核能站等开展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进一步降低制氢产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在氢气制取装备方面,到2025年,重点发展石化装置副产氢变压吸附提纯装备、氢气纯度检测设备,同时开展PSA 吸附剂、控制阀组、选择性透氢膜、传感器等制氢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远期的重点是,到2035年开展风能电解水制氢装置、核能电解水制氢装置、太阳能光解制氢和热分解制氢装备等制氢相关设备及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提升核心装备制造能力,逐步实现工艺及设备的本地化生产,进一步降低制氢成本。

《规划》还提出了重点要突破的五大关键核心技术。一是氢能应用基础理论与共性技术。强化高效能量转化多孔电极界面行为极化本质、高一致性燃料电池电堆多相传递与动态特性、动态工况下燃料电池材料/部件/电堆/系统衰减机制等应用基础研究,发展廉价催化剂、低成本膜、高性能膜电极、高比功率长寿命电堆和系统可靠性保障等共性技术,支撑氢能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突破高比功率金属双极板氢燃料电池电堆技术,开发高性能、低成本、长寿命膜电极、双极板及电堆制备及量产技术。突破高比功率、长寿命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集成技术。强化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本土化,如空压机、加湿器、氢循环装置等;研究高功率密度、低成本、长寿命燃料电池发动机总体布置和模块化集成设计等技术。

三是高效绿色氢源关键技术。发展大规模、低能耗天然气制氢、纯化技术,电解水制氢技术,重点攻关天然气制氢热转化工艺及装备,规模化生产纯度高、成本低氢气,完成制氢、纯化等设备的本地化生产。

四是氢气储运技术。重点突破70兆帕高压气态储氢罐制造技术;研发新型高压气态储氢容器结构和材料,进一步提高储氢密度和安全性;攻关液态化合物和氨等为储氢介质的液态储氢技术和储氢合金、纳米材料等固态储氢材料、技术和设备;突破中长距离高压力管道输氢技术及装备开发与应用。

五是氢燃料电池系统应用技术突破。围绕氢燃料电池在汽车、重载车辆、船舶、轨道交通和分布式发电等领域的应用,突破车用高比功率/高可靠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整车多能源匹配与管理技术、重载车辆用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和船舶用兆瓦级模块化氢燃料电池系统等关键技术。(林  楚